扫雷群规则资讯

微信红包群I邓公的遗产-SA-SMB

发布人:微信抢红包群埋雷解说 来源:微信抢红包群,支付宝红包群,红包群,红包扫雷群发布时间:2022-08-25 05:12:55 热度:

人类历史上,面对民族灾难,国内外都不乏勇担大任、置生死荣辱于度外的先贤。时势与英雄交织,构成了一个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站在当下回头来看,小平如何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客观上的政治遗产背后,主观上的思想遗产又是什么

无需否认,改革开放这四十多年当中依旧存在着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道德问题、生态问题、制度问题……还有太多痼疾急需解决,但每个人头顶的天花板已经打破,人能够为自己的命运做主,这种公平才是邓公留下的最宝贵的政治遗产

01

时势与英雄

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人们为这个问题争论了上千年,可能还会一直争论下去。但在小平身上,我认为英雄与时势,应该是六四开。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曾经说过:中国并不是必然会出现一位邓小平这样的政治家,他出现了,并且改变了中国,这是中国的幸运 。

如果没有复杂多变,惊心动魄,九死一生,惨绝人寰的中国近代史,难以筛选和锤炼出像邓公这样的伟人。常人印象中的小平,是一位打桥牌(逻辑训练-SB-20201122)麻将(社交训练-SB-20201122)抽香烟(个人喜好-SB-20201122)、喜欢读武侠小说(想象力训练-SB-20201122)的老人,很少有人记得,他年轻时也是从死人堆里走出来的。1948 年的淮海战役,小平担任总前委书记,指挥 50 万大军,那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血与火让他养成了不世出的直觉和掌控力,也养成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别人感觉天都要塌了的时候,他根本不当一回事,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每一句话都分量很重。这些个性都是在千军万马中锤炼出来的。

除了战争,小平的政治生涯也很跌宕,一辈子三落三起,可谓是九死一生。但所幸的是,1933年小平第一落,是被当成毛派的头子挨整,所以日后虽然几次遭难,但毛泽东始终把邓小平的问题当作内部矛盾,处理起来也留有余地。其中原因,除了看中小平的才华,可能在内心最深处的敌我之分里,还是把小平当成了自己人。76年批邓的风潮中,小平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但保留党籍,以观后效。这最后的温柔——保留党籍,对于日后小平再次复出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74年和75年上半年,我刚好20岁,已经非常关心政治了。当时全国稍有点头脑的人,都明显地感到日子好过了些。小平主持工作以后,用他独特的方式,从整肃铁道部门开始,恢复生产,整顿科技,鼓励文艺发展,逐渐纠正十年浩劫期间造成的整个国家的紊乱和无序。

然而好景不长,以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的上书事件为导火索,政治局势发生了180度大转弯,矛头开始指向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一浪接一浪。当时我们真的很绝望,在黑云压城中好不容易看到一点亮光,一下子又阴云四合,整个中国又要走上极左的不归路。

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感到心情非常沉重。中国向何处去?我们向何处去?在本来就很压抑的环境下面,天灾人祸又接连发生,唐山大地震,天降陨石,朱德去世,最让人悲痛的莫过于1976年1月突然传来周总理去世的消息。周总理辅政26年,经济、外交、教育、国防、科技各个方面可以说全部一肩挑,尤其是在文化革命中,独撑危局长达十年,以至于大家都养成了习惯,只要周恩来还在,这个国家就垮不了。

但是没有想到,周总理突然就走了,他1972年就查出了癌症,又带病工作三四年,已经是药石无救。一位伟大政治人物的离世,让很多有远见的人都感到大厦将倾,国家要出大问题了。但没有想到,周总理的追悼会,居然是小平来致悼词。大家又心存侥幸,虽然一边在批邓,但一边还得让小平致悼词,他还是主持工作的常务副总理。大家对小平的能力充满期待,充满信心,认为还有一线希望。没想到,总理的尸骨未寒,小平马上就被打倒。

这一下子,老百姓心里面所憋的怨气,对国家的绝望,和十年难以容忍的愤怒,终于到了1976年清明的时候爆发了。各界民众涌入天安门,在天安门前发泄怒火,悼念周总理,这期间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歌。最经典的一首就是: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有很多人甚至在天安门的纪念碑上吊了很多小瓶子,用象征性的方式呼唤小平。

终于十月春雷,天不负我。四人帮倒台,具体故事就不讲了,但其中以叶剑英元帅为代表的党内健康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希望虽然来临,但还是那个问题,中国向何处去?没有一个经天纬地的人,根本把不住中国这艘破船。在这个问题上,叶帅确实了不起。他深知只有邓小平能堪当此大任,所以他强烈呼吁,利用他的影响力,联系党内很多积极的健康力量,让小平出来工作,这一点应该说是功劳卓著。

最后小平终于又走到了政治舞台上来。印象特别深,我在贵州大山里面闭塞的小县城中,成天竖着耳朵关注北京的新闻,20来岁是最关注政治的,因为政治和我们的命运太关联了。

终于有一天,一个在北京体育学院读书、比我大几岁的老兄回来了,他一回来等于带来一个中央电视台,我们都围过去,听他从北京带回来的消息,其中最震撼性的就是小平复出了。

他讲到,在北京工体一场香港足球队同中国青年足球队的比赛里面,他们突然看到小平出现在了主席台上。全场站起来鼓掌欢呼,球都顾不上看了。民心向背,可见一斑,大家对邓小平就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这里面讲个小故事,我几年前遇到了小平的妹妹邓先群女士,她退休前曾经是总政群工部的部长。那天我们在三亚正好一起吃饭,邓女士特别和蔼,在聊天过程中,我越看她长得越像晚年的小平,于是我顺势问了个问题:你们邓家是不是有长寿的基因啊?她说在邓家,90多岁是很常见的。我后来开了一个玩笑,我说小平幸好长寿,小平不长寿的话,中国的改革就完了。她说怎么这么讲?我说:你想想,如果小平只活到75,就不可能当改革开放的船长;如果小平只活到80岁,中国的改革就会中途颠覆,如果小平只活到87岁,他就不能南巡,然后左倾主义就要冒头;幸好小平活到了93岁,最后才能够以88岁的高龄南巡,终于把中国这艘航船推上了改革开放的不归路。

小平作为一个政治家,从死人堆里走出来,政治上三起三落,在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的时候担任船长,不仅是罕见的高寿,更没有老糊涂,反而是老而弥坚,带领我们走出激流险滩。这点上我真的只能归结于冥冥当中的天意了。

我们经常讲时势造英雄,我想在中华民族命运转折点上,特别归结到邓小平身上,时势顶多只占了40%。中国近代史上的艰难困苦,九死一生,复杂纷呈的时局,再加上个人跌宕的命运,终于磨练出这么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剩下的60%,则是英雄造时势,正是小平的高寿、正是小平的睿智、正是小平从青年开始,长达七八十年的风风雨雨所磨练出来的非常卓越的的才干和掌控能力、面对惊涛骇浪化险为夷的能力,正是这种不世之才,才使得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先例的改革,在中国获得了基本的成功。

回头看整个社会主义体系的国家,几乎都在搞改革。苏联干脆把自己改没了,整个东欧也是改得七零八落,朝鲜到现在也在艰难的尝试中,唯独一个在改革上尝到甜头的是越南,我们叫改革开放,越南叫革新开放。名字只改了一个字,内容上更是照搬中国,利用后发优势,萧规曹随,竟然也获得了成功。这也算是邓公遗产的国际化案例吧。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邓小平也改变了历史,那他究竟如何改变了历史?

02

尊重人性,尊重常识,顺应规律

贯穿邓小平思想最核心的东西,我认为有三点:尊重人性,尊重常识,最后必然顺应规律。

小平有别于几乎所有政治人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尊重人性。这点听起来简单,但绝大多数政治人物做不到,人一旦站得太高,权柄太重,随便的一句话、一个决定,带来的可能是一代人的命运转身。被权力绑架的人,肯定会丧失对人性最基本的尊重,对人性的扼杀在极左年代里尤为普遍。

而小平不一样,他非常珍惜平凡人的家庭生活。尤其是对子孙,毛毛(邓小平女儿)的回忆录中写到,在江西的日子里,他经常给身患残疾的儿子邓朴方擦身子、洗尿片,我们能感受到他作为父亲的那种痛苦,他认为自己拖累了孩子。在江西三年多的时间,是小平政治生涯中的最低潮,也是他个人和家庭生活最艰难的时候。这期间他通过汪东兴多次给中央写信,在这些信中,他很少对自己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提出要求,但却充满了对家人的关爱。1978年,小平复起之后,虽然日理万机,他依然尽量每天晚上全家上下一起吃饭,享受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除了对自己的子女舐犊情深,小平的感情同样寄托在人民身上。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农村改革。我出生在贵州最穷的地方,我深深地知道农民们的辛苦。60年代最困难的时候,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其间造成不少农民死亡,我很多农村的亲戚都在这场灾难中饿死,这也是我们那代人的集体回忆。

后来我在兰州大学读书,甘肃和贵州一样,也是非常赤贫,所以我对饥饿和贫困有着深刻的感受。所以在政策和政治风向稍微松动以后,最先要改变命运的就是贫穷地区的农民们。甘肃、贵州、还有安徽等地,农民开始选择大包干。

现在想起来这是多么的可笑啊,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想按自己的方式去种自己想种的东西,都成了犯天条的事情。小岗村的农民们甚至要签订生死契约,交代好子女的身后事,才敢自己种粮食,可想而知极左对人性的扼杀到了何等程度。

60年代的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曾经因为尊重农民的选择,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的迫害,英年早逝。所以很多地方对于农村出现的大包干现象,习惯性地进行打压。在这个时候,小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在支持大包干这件事上,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小平鼓励他不必陷入争论,你这么干下去就是了,就实事求是地干下去。有一次万里遇到一个农业部的副部长在批评包产到户,他辛辣地讽刺道:看你这个家伙肥头大耳,农民却饿得皮包骨,你怎么能不让这些农民想办法吃饱饭呢?

就在摒弃掉教条,敢于放手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全中国释放出了巨大的活力,耕者有其田,耕者会种田,短短两年时间,农民就解决了几十年解决不了的吃饭问题。不仅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而且还释放出了80%的剩余劳动力。最开始的政策叫作离土不离乡,农民可以离开土地搞乡镇企业 ,但不能离开这个区域,这种政策为乡镇企业创造了土壤,很多日后的大企业都诞生于这个时候。

伴随农民的能量越来越大,乡镇企业已经束缚不住他们的活力。在小平的默许下,这批青年们开始走州串县,开始闯上海、下广东、甚至奔北京,这上亿的青壮年走入城镇,走向工厂,他们是全世界最庞大的劳动力群体,他们身上迸发出的活力成了中国最强的竞争力。珠三角和长三角成为世界工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这批生力军同时也成了最强大的建筑大军,推动了中国令世界瞩目的城市化。他们的收入寄回家乡,使偏远地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取得了如此辉煌成就的农村改革,当初的蓝图却并不远大,甚至有些寒酸:所谓的农村改革,无非是为现实所逼迫,要让农民活下去、有饭吃,怎么有饭吃怎么来。

小平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这块土地。所以他不会被僵化的教条所拘束、被高大上的口号所绑架,而是站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上来考虑问题,小则让中国不被开除球籍,中则为人民谋幸福,最后才是顺其自然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一切改革的出发点都是对人性的尊重。(二次房改就是对人性的最大尊重,将成为二次改革开放的重要起点吧-SB-20201122)

徐远:中国城市化接力工业化-二次房改是中国疫后经济破局策-SA

邓小平的第二个特点,尊重常识。这里讲一下民营企业的故事,我在新华社所接触过的改革名人中,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久算是一个。

年广久是安徽芜湖人,但他在当地口碑相当坏,因为他是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人物,也没什么文化,有点钱后就吃喝嫖赌。但他的确炒的一手好瓜子,本来只是摆摊做生意,没想到瓜子越卖越火。于是他开始雇工,最后甚至雇了12个人,其中还有个女雇工跟他姘居。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说过,雇工不能超过7个,超过7个就存在剥削。改革开放之初,关于雇工7个还是8个的争论非常激烈,现在看起来简直可笑,但在当时,七上八下却被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奉为金科玉律。再加上年广久这个人私德又有问题,吃喝嫖赌,当地人也很讨厌他,所以很多人都盯上了他,要求严肃处理。

但是没想到,这个消息传到小平那去,他看问题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一个被叫做傻子的人,又没文化,又没地位,凭自己的能力,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养活十个二十个雇工,这意义非常大,为什么用意识形态来衡量它呢?其次,如果我们把他打掉,牵一发动全身,那就可能会扼杀掉一批新生的、自力更生的城市失业人口。为什么不看一看?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小平发话,终于把这件事压下来,决定放一放、看一看再说。这一放就扶持了一棵幼苗,带出来一大片草原,形成了一个森林,私营企业就是这样被放了出来。

伴随一个傻子瓜子被肯定,整个中国的个体户开始风起云涌,成千上万的万元户开始崛起,民营企业的滚滚洪流开始不停向前。中国第一次有了海,就是体制外,下海成了当时最火热的词,这片海最先形成的地方,就是珠三角。

如今的珠三角,已经是世界级的大湾区,但创造这一奇迹的每个人都是俗人。农民工背井离乡不是为了一个伟大的理想,而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在家里面只能脸朝黄土背朝天,修理地球。然而到珠三角挣到了钱,比家乡多的多,还可以赚钱回家盖房子。所以离开了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们付出很大的代价,但获得的也许是明天、是未来,就是这一点期待,使上亿的农民成为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

港澳的那些商人也不是国际友人白求恩,他们同样是来挣钱的。把欧美的订单拿到手,跑到老家珠三角,找到当地的大叔大妈,找块地,租一个厂房,不断地扩大规模再生产,在中间吃水。就这样很多老板发了财,他们也是出于俗人的一己私利,但一不小心就推动了世界工厂的形成。

另外珠三角的本地农民也很简单,他们就是为了收点租金,在土地上盖了很多厂房,出租出去挣点钱,也是为了一己私利。

珠三角的领导人同样非常朴实,改革开放之初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说过:千言万语说得再多,都是没用的,把人民的生活水平搞上去,才是唯一的办法。不然,人民只会用脚投票。广东改革开放的实际操盘人任仲夷说:见了红灯绕道走,见了绿灯赶快走,没有灯要摸着走。蛇口的创始人袁庚说:向前走,别回头。每句都是大白话,没有什么大道理。

四十年过去了,珠三角顺利地实现了工业化,由珠江东西两岸构成的工业走廊,成了全世界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无数的民营企业在这里蓬勃发展。圣人在哪里?没看到。伟大的道德观在哪里?没看到。只是俗人按照常识做事,但最后却收获了圣人的结果。

从年广久的瓜子到珠三角万亿规模的民企集群,中国民企的命运一脉相承,如今的民营经济,已经贡献了中国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岗位,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都是原来改革开放之初想象不到的。这一切都是常识的力量。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恢复高考。温元凯曾经告诉我,在1977年8月的高等教育研讨会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关于高考制度改革提出了四句话: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他当时还不敢把话说太满,不敢说恢复高考、择优录取,他觉得自己说的已经够过头了。他说,他当时说的时候,他旁边的教育部长刘西尧一直皱眉头。

没有想到这四句话讲完以后,小平不假思索,接过话头就说:温元凯你这四句话,去掉一句话,保留三句话够了:自愿报名、严格考试、择优录取。不要领导批准,这领导一批准问题就变性了!通过这种下意识的反应,就能看出小平内心深处对于人性和常识的尊重。

因为教育和学习本来就是常识,没有哪个国家民族会不重视教育、不尊重科学。文革给人带来的灾难,不光在肉体上,更重要是在精神上。当时管知识分子叫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所有人都远离知识,知识就是麻风病,就是瘟疫。在这种背景下面,整个民族对知识产生了严重的认知障碍,对知识的载体知识分子丑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小平对高等教育制度的迫切改革,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现在回头看,多抢出来的那一年,意义非常大。从中央到地方,哪一级别的官员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受惠者,如果这个时候台上的是张铁生和那些造反派,中国会是什么样的格局?还有往美国派遣留学生,当时无数人反对,认为那边是资本主义的大本营,花花世界,我们的精英送过去就回不来了。的确,有很多人没有回来,但小平坚信,当国家越来越强大的时候,他们终归会回来的。果不其然,越来越多的归国学子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如今回过头来看,哪有什么高深莫测,无非是对常识的尊重与坚守,再加上过人的胆魄罢了。

尊重人性与尊重常识,九九归一,最后自然就会顺应规律。规律是什么?2000多年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管子说的已经很明白了,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用邓公的话来讲:发展就是硬道理。用十九大的报告来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是人性、这就是常识、这就是规律,一切改革的肇始与归依,也都应当如是。

03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除了对人性与常识的尊重,和对规律的顺应。小平在具体工作中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实事求是。他深知治大国如烹小鲜,作为领导人,最忌讳的就是事无巨细、往上管天管地,下管鸡毛蒜皮。他像一个老成持重的观察者,重复发挥群众的创造性,遇到新鲜事物,先放一放,看一看,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全局,失败了总结教训。这是改革开放探索当中最低成本的玩法。

对于这套工作方法,我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逼出来的改革、放出来的活力、摸出来的市场, 可以说它几乎贯穿了40年的每一个阶段,特别是重大的危机阶段。

有人批评小平不懂创新,其实领导者根本不需要创新,毛泽东说: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再伟大的人也只有一个脑子想问题,他做的无非就是判断和承认,好的东西承认并推广,不好的吸取教训就够了。

还有人批评小平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设计,这更是无稽之谈,戈尔巴乔夫设计了一整套理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部都设想好了,被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奉为圭臬,甚至用来攻击邓小平的土鳖法子,结果如今的苏联已经灰飞烟灭,而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崛起。

所有的改革都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学习。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他只做方向性的设计,改革不同于修桥盖楼,没有事前设计好的图纸,必须走一步看一步和摸着石头过河。只要大目标不变,长计划短安排,在实践当中随时的调整修正,大方向就不会出问题。所以与其说小平是总设计师,我更愿意称呼他为总舵手,实事求是,把握方向,随时调整。

讲两个我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故事吧。改革开放之初,大家还都处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共识蜜月期,84年国庆节游行,北大学子自发拉开的小平您好横幅,标志着邓小平的个人威望达到了巅峰。然而随着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失衡,85、86年开始,共识已经开始破灭,有的人嫌慢了要往前走,有的人嫌快了怕翻车,自由化的浪潮和保守封闭的力量此消彼长,一个政治人物取悦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1988年,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政治上自由化浪潮泛滥,很多人质疑改革开放的正确性,经济上由于双轨制带来的腐败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政府在物价闯关期间又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各种矛盾空前尖锐。当时33岁的我,作为新华社记者在全中国进行了一组大跨度、长时间的综合性采访,其间采访了很多封疆大吏、著名学者,也走访了各地资深的记者,收集了很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最后写了一份内参,叫《中国走势采访录》,主要讲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沿海与内陆的冲突、开放和改革的失衡。这份内参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也因此被请到中南海进行汇报,在汇报中我痛陈了问题的严重性,甚至直言不讳:环境脏了可以用水来洗,人心脏了可能就要用血来洗了。

不到一年,随之而来的政治风波成为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史上遇到的最大危机,外部有欧美制裁,内部也处在惶惶不可终日当中,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一个月以后,小平终于走出来了,发表了一次讲话,这次讲话给了所有人一颗定心丸,一下子稳定了军心,稳定了党心,稳定了民心。

现在回头看,印象最深的就是几句话:这场风波迟早回来的。早来比晚来好。那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大气磅礴和镇定自若,真的太了不起了,中国的很多关键节点没有这么一个伟人,真的扛不住。

在风波结束后,小平也正式宣布了退休,他已经八十五岁高龄,也该去安享晚年了。但是没有想到,他又一次发挥出了人们穷尽想象都想象不出的巨大历史作用。

90、91年,极左力量开始抬头。党内总结教训,认为放得太开,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反击的办法就是搞社会主义教育,甚至要割资本主义尾巴,一些文革时的东西开始复辟,很多企业选择带枪投靠。整个中国处于停滞状态。

大概是1991年10月份左右,中央终于开了风波后的一次全会,我看了公告以后,觉得语言老套,波澜不惊,不由有些失望。没想到10月底的一天,社里突然叫我接电话。我进了采编室把电话拿起来,原来是新华社总社社长穆青给我打的电话。穆青这个人有个特点,非常平易近人,他不摆架子,所以我们都对他很尊重,有的时候也亲切地喊他为老头子。

他在电话里说小王啊,我是穆青,我过几天要来广东,主要是对广东进行一次认真的了解和采访,至于写不写和写什么再说,你得陪着我。我说现在宣传广东不合时宜吧。他说不对,最近中央开完全会,这次全会一个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再次坚持和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说这不都是老生常谈了么。他说:错了,在此之前的风向是要废除掉这句话,甚至回到老路上去。这次再次重申,非常了不起,就像一辆车在往下滑的时候刹住了。那么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到底站不站得住?广东的探索到底是不是中国的未来之路?众说纷纭,我作为一个老记者,一定要亲自去看一看。

现在回头来看,穆青同志真是有着极高的新闻敏感度,他和小平几乎是前后脚到的广东,穆青是91年12月中旬来的,苏联解体是12月25号,小平开始南巡是92年1月18号,也就是苏联解体后的20来天。因为苏联和东欧的剧变,国内的政治局面进一步恶化,很多人也在怀疑红旗还能扛多久,停止改革开放,关起门来稳定意识形态的说法甚嚣尘上。

那个夜晚我至今印象深刻,完成了深圳、珠海特区的重点采访后,我们落脚顺德的顺峰山仙泉酒店小住。那天我和穆青正在讨论稿子,突然接到电话,新华社广东分社的副社长打来的,他说,我们从珠海到顺德的这五天时间里,小平已经到了广东,而他负责全程陪同。

他还汇报说:小平此行本来是高度保密,但前两天已经被香港媒体泄露出去了。原来是小平去了深圳的锦绣中华参观时,被一个有新闻敏感的香港游客拍到了,这个游客倒头过了罗湖口岸就以10万块港币的价钱将照片卖给了香港报社,这家报纸立刻刊发了头版头条独家新闻小平南巡,一下子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广东。

原广东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是我的好朋友,他负责整个接待流程。后来我们聊天的时候,他谈到了当时的很多细节。小平来的时候,其实是带了一肚子火的,一路上接见各省大员的时候都在说:书记大人们,你们要看就看广东,别学北方那群老爷,还要记住一点,不改革就要下台!到了深圳后,小平看到特区翻天覆地的变化,越看越高兴,回到宾馆,老人家却说了一句令人意料不到的话:那些人尽讲屁话!直接批评那些肆意非议特区的人。

当时广东省委希望能够借小平来的这股东风扫去原本沉闷的气氛,广东省委请示小平,希望把南巡的事件公开报道,小平话也不多,就说不开这个口子,大家也就没什么办法。

但是有关方面还是不死心,当时的省委书记谢非同志和小平的女儿毛毛,认为鉴于香港已经炸营,各界都在议论纷纷。希望穆青同志以新华社的名义向中央打个报告,同意将小平南下公开报道。

我当时在旁边听着很激动,忙不迭的直劝穆青,希望他接受这个建议。没想到穆青足足沉默的抽完一只烟后,才说唉,谁能做得了老爷子的主啊。意思就是老爷子自己都说不让发,那谁说也没有用的,穆青是多年的老党员,非常讲原则、讲党性,所以放过了最直接的报道机会。

新华社不公开报道,但没想到被一个老江湖、老狐狸抓到了机会,就是深圳的市委书记李灏。后来我见到写那篇名文《东方风来满眼春》的作者陈锡添,我就问他:当时新华社广东分社的副社长也在随行,掌握的信息比你还多,为什么你写了这篇名震天下的文章,他却没有写出来呢?

他说李灏书记当时跟他说,不管能不能报,你都全文记录下来,不要遗漏。谢非的秘书陈建华也有很高的政治敏感性,为了保密,他亲自去买了一个走私的小录音机,把真实的历史资料抢救了下来。这也从侧面说明当时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原来以为只是接待而已,谁都没有想到历史在眼前爆炸,他们都成了历史的参与者。

以往,小平在各地参观时,基本都不说话,但是那次来深圳,他一反平时的沉默寡言,激情飞扬,不停地问,不停地阐述他的思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就是硬道理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属于哪一个阶级的,是人类共有的谁不改革谁下台 今天和未来的中国既要防右,更要反左,更主要的反左……句句都力拔千钧。

从深圳到珠海的船上,小平甚至一口气讲了一个小时,这对于一个88岁的老人而言,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巨大的损耗。小平仿佛是在交代自己的政治遗言,也仿佛是他历经风风雨雨后所得出的炉火纯青的判断,中国之命运、中国之未来、中国之道路究竟在哪里,这些问题解答不清楚,他不会有半点懈怠。

中国的历史就在这关键的时候发生了转折,小平南巡之前,仿佛雷暴将至,乌云滚滚,接下来是黎明还是黑夜?谁都说不清楚。小平最后这次四两拨千斤的南巡,寒凝大地发春华 于无声处听惊雷,终于把中国这趟脱轨的列车又推回到正轨上来。此后的中国围绕着经济建设,几无偏离,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发展奇迹,而我有幸成为这一历史节点少数的间接和直接的观察者之一。

回到我跟小平的妹妹邓先群女士所聊的那个话题,小平的长寿可以说得上是天佑邓公、天佑中华。如果棋至中盘下棋的人弃盘而走,工程做了一半工程师却不见了,那局面将会彻底无法收拾。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无论小平再伟大,他只能以失败者的形象留在历史上,那真是倘使当时身先死,一生功过有谁知了。所幸小平用自己毕生的功力,在广东把这盘长棋圆满收关,他也完成了自己伟大的历史使命。

04

尾声

我从大学就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多年以来一直是坚定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然而越到晚年,我就越倾向于不可知论,前沿物理学理论的探索也印证了这一点,现有技术手段无法观察、无法解释的现象,不一定都是迷信,都是唯心主义。

从逼出来的改革,到放出来的活力,再到摸出来的市场,40年来中国面临无数次危机,稍有不慎就会全盘倾覆;74岁再出山的船长邓小平,更是垂垂老矣,中国很多方向性的抉择却又不得不系于他一身;全世界最杰出的经济学家、诺奖得主、投资天才都一次次预言中国要崩溃,一浪浪的时代红利又推动着中国不断向前,产业链转移、互联网浪潮、消费升级……

40年过去,中国居然就这么走了下来,甚至走到了和伟大、光荣、正确的美国直接对话的位置上,仿佛冥冥当中,真的有一种挡不住的国运在庇佑着中国。

如今的中国确实面临着暂时的困难与危机,很多企业家朋友来找我,诉说他们遇到的困难和想要换船的打算,我都会告诉他们,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依旧坚定地看好中国。只要我们不走回头路,不犯颠覆式错误,能够光大邓公的遗产:尊重人性、尊重常识、顺应规律、实事求是,中国的崛起是挡都挡不住的。因为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暴发户,所谓的崛起,只不过是历史的回归罢了。

编辑 | 小柒来源 |正和岛(ID:zhenghedao)

全文到此为止!

***

深度解析我们为什么要做企业家

928日晚间,上海公安机关通报了上海证大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最新情况。名闻一时的投资家戴志康正式批捕。

冯鑫戴志康,刘强东到祝义才曾因不同原因陷入法律纠纷的这些企业家似乎口碑不错因而更加让人惋惜。风暴中的当事人以及其他人应该从事件中学习到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律、管控风险回到本原,我们为什么要做企业家?

《我们为什么要做企业家?》

1.我们为什么要做生意人

每个细胞的梦想都是变成两个细胞。(弗朗西斯·雅各布)每个生意人的追求同样是阿米巴式的: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直至无穷多和无限大。饥饿感带来的扩张欲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力之源,对经营财富的商人阶层更是如此。

饥饿感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源自于动物本能的物质饥饿。

即是所谓原型力、元动力,正是这种基于生存、活下来和活得更好、物质上更自由的原始力量,使得有人类史以来就有了商业活动,就有了互通有无的买与卖的交易,进而诞生了一个广大的职业化的阶层:生意人。

今天地球上有65亿人口,保守估计至少有几亿人是职业生意人,从摆摊小贩到巴菲特和马云,巴菲特做的是金融买卖,马云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没有贪婪就没有买卖,没有巨大的财富饥渴,就不会有巴菲特的资本帝国,同样也不会有拉里·佩奇的谷歌帝国。然而,帝国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缔造的,是一群人、数千人乃至数万人的饥饿感迸发出来的创造力的结晶。

因此,超级生意人的非凡之处就是深悉已所欲,人之所欲这个人性常识,并且乐于和善于驾驭人性、顺应人性、满足人性,大家一起把饼做大,一起分饼。任正非多次讲:钱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问题就解决了。

二是社会学动力:权力的饥饿感。

权力欲既是与生俱来的,也是社会化的产物,一般来说,教育程度高的人的权力欲望更强烈。

大学不仅是获取知识、构建思维架构的殿堂,更是培植年轻人的野心、雄心的所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国家、大多数组织包括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大比例的是那些接受了更多教育或者良好教育的知识人。

而在科技型的企业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大多数员工都是知识劳动者,比如华为的18万员工,90%以上毕业于国内外一流大学,有一万多位博士生,有上千位科学家,他们当然有强烈的财富饥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赚更多的钱,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也别忘了,他们普遍还有掌控一个部门、一片天地甚至更大地盘的志向,权力有一种美学上的吸引力,它令人着迷(詹姆斯·G·马奇等著《论领导力》)。

我们说员工不爱钱不是好员工,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只是说对了企业管理的基础元素,如果企业不能构建出宽阔的事业平台,让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的雄心、野心有安放之地,让他们掌控天下的抱负得到施展,恐怕钱给得再多,也很难规模化、长时期地吸纳和凝聚最一流的精英分子们一起打天下。

从数量的角度讲,华为与绝大多数企业相比没有所谓管理人才匮乏问题,在华为从上到下的权力走廊上拥挤着一大批接班者、取代者,他们普遍都既有激情且富于才干,同时个性鲜明。这样的结果源自于任正非早期独特的用人思想:充分地释放权力与开放权力。这既满足了一大批年轻知识分子的权力诉求,又在权力试错与冒险中为华为锻造出了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

饥饿感的第三个层面:荣耀感。

商人们赚到了金山银山,从生理学的层面已经毫无意义了,为什么他还是奋斗不止、贪婪不息?很显然,财富的多寡已经超出了财富本身,成为了有心理学意义的精神符号,成为身份的、地位的价值符号。

人作为万物之灵的智慧动物,从一出生就被置于终其一生的各种各样的比较框架中,比较会激起一个人的进取心、竞争意识,也会滋生嫉妒与构陷,带来成就感与挫败感,但正是无所不在的人与人、组织与组织的比较与较量,才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化,个体的进步,企业的扩张和生意人的雄心勃勃。

对有远大志向的企业家来说,比较不仅体现在当下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精神能量的较量:不仅自身要充满对所从事的事业的荣耀与激情,而且要在整个组织中构造一种荣耀感的互相助长——当一群人、一大群人把财富创造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追求时,超越他人应该仅仅是时间问题。

2.告别淘金时代,带着镣铐跳舞

我们为什么要做生意人?首先生意是谋生的工具,其次它是权力表达的另一类形态,满足了人的掌控欲望,还有,它也是人生舞台的道具。人人生而为演员,角色大小而已。

人生就是舞台剧,或威武雄壮,或悲凉凄苦,或平淡无奇,大幕拉开,生旦净末丑齐出场,大幕合上,又殊途同归,所谓的事业所谓的人生都是过程。

20年前,我和一位企业家讲了上述话,对方猛拍我的后背:讲得对!既然如此,倒不如轰轰烈烈大干一场!

看开看透看淡之后不是悲观,不作为,而是放下包袱,卸下心魔,无所畏惧地自由创造。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但是,既然是舞台剧,舞台是有边界的,是有程式的,生意人也得有边界意识,有规则和范式,简而言之,要做本分的生意人

什么是本分的生意人?在商言商。

一个人赚了很多钱是不是代表着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从而要无所不在?当然不是。科学、艺术、政治等都是职业,生意也是职业,一个人一辈子做到真正的职业化,做一行专一行也不见得有真正的大作为,更何况思维大开花,对什么事都去染指、都去居高临下地下断语?

我们的生意场这些年冒出了一批成功的商人,也同时冒出了一些在野的、戴着企业家桂冠的多元人,他们既是品酒专家也是艺术鉴赏家同时也是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时评家……总之他们在各种论坛、各类社交场基本是那种声音最大或次大的少数人。但这好吗?

不要想着包打天下,不要总是指点江山,做一个合格的纳税人,带动更多的大众就业,足矣!

我强烈推荐各位读一本书《反社会的人》,看看今天的德国商人们、那些套利型的超级生意人他们是怎么处事、处世的。有一位中国的企业家讥讽道:我们和人家相反,有些老板刚吃了肉,出门还要在嘴上抹一层猪油,招摇过市……这显然讲的不仅仅是炫富啊!

做本分的生意人的第二层含义是:守法经营。

不能不承认,过往40年的中国充满了机会,大机会时代也应运而生了无数的机会家和冒险家,有些人倒下了,有些人九死一生地活了下来,他们大都有一部血与泪的创业故事。

倒下的是历史,活下来的也是历史,都值得后来的生意人和企业家们铭记、反思和警醒,更何况整个国家已经跨过了经济的原始积累期,已经告别了非理性主导的淘金时代,我们正在艰难地走向市场化+法治化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生意一定是难做了,首先是暴利不再有或罕有,同时政策导向的运动式发财模式成为过去时,还有牌照经济快速退出生意场,更重要的是监管日趋规范和严厉,这个大背景、总背景命定了今天的生意人、企业家们必须有更强的使命感、更成熟的资源整合能力、更出色的管理水平和更高的法律敬畏意识。

这不仅是中国现象,还是世界潮流。

3.教父经济学:亚洲神话解构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官员、学界和媒体都在称羡所谓的亚洲四小龙奇迹,香港、东南亚的经济神话曾经风靡一时。

但是,有一本书《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却向我们讲述了另一种故事,一个更真实的亚洲经济,一个没有被神化的超级富豪群体的发家史和生意经,一个以套利、食利为核心生态链的地区与国家的经济结构,一个资本大鳄们垄断的商业世界,一个大大小小的投机客们的天堂。作者将此称之为教父经济学

教父经济学的普遍特征是什么呢?

排在首位的是特许经营,即牌照经济。牌照在政府手中,更具体点说在官员手中,这就形成了东南亚多数国家商人和政府官员密不可分且密不透风的复杂的关系网络。

什么叫密不可分?企业是官员的自动提款机,官员是商人的护院者;什么叫密不透风?牌照有限,从100多年前的包税制到今天的电信、金融、赌场以至于粮油加工等等,多数亚洲富豪依恃特许经营起家,依恃特许经营崛起。

与美国和西方企业、包括中国企业整体上相比,你还会发现一个极重要的差别:东南亚、香港的多数公司很少讲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很少关注企业文化建设,他们似乎更实际和更功利。

《亚洲教父》的作者乔·斯塔威尔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更多的是食利型资本家,而不是创新型企业家。

·斯塔威尔尖锐地指出,无论是香港、新加坡,还是亚洲其它国家(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地区例外,中国大陆不在《亚洲教父》一书的研究之列),都没有世界级的制造业和世界级的品牌,没有世界级的工业家和企业家,而且100多年来在企业管理思想方面对世界几无贡献。

·斯塔威尔在长期的观察和访谈中,总结出了亚洲富豪家族的四代模式:

第一代主要是建立核心资本,包括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构建政商网络。

第二代巩固和扩大与政治势力的联系,并与地区间和跨地区的巨头结盟或半结盟。

第一代和第二代普遍具有冒险精神(第二代大多接受过良好教育),生命力旺盛,个性顽强,雄心勃勃,是所处时代的枭雄级人物。

第三代大多属于守成型,钱包鼓鼓,暮气沉沉,缺乏开拓精神和进取意识,富于理性而激情不足,教育背景偏于财务、金融和企业管理,他们的志向主要是守护反映父辈个性和人际关系的各种各样的资产。

第四代:对事业的专注不够,先辈们原先创立的集团赖以生存的关系网衰落,加之家族企业固有的缺陷,导致帝国式微。

进入21世纪的亚洲豪族们,接力棒普遍交到了第三代和第四代手上。

4.上帝经济学:上帝是伟大的心理学家

最近刚读完尼尔·弗格森的《帝国》一书,讲的是大英帝国200年全球扩张的历史,从中可以看到清教伦理在塑造英国那些冒险家、海盗、商人的使命精神以及形成整个国家的价值观方面的巨大作用。左手捧着《圣经》,右手拿着刀剑满世界去掠夺,去开拓,征服者们有一套完整的精神逻辑与行为逻辑。

这样的精神与行为逻辑体系在美国这片大陆发挥得可谓淋漓尽致。我试着将它用一个五段论加以阐述:

第一层,首先赋予劳动以意义。新教倡导劳动是人的天职上帝就是伟大的工头,往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原本只是为了生存,苦哈哈的,现在突然变得神圣,每时每刻的物质奋斗被涂染上了精神的色泽;

第二层,与懒惰相比,贪婪并不可怕。这是对人性本能的巨大的道德认同,从而释放了人的欲望,定义了人对财富追求的正当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第三层,赚钱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上帝所期许的理想国北美的耶路撒冷,人人富足而快乐的天堂世界——这就为人们的发财梦、持续的创富活动确定了一个近乎伟大的动机源头和完美的动力机制。种烟草去,开矿去,伐木去,造汽车去,登月去……市场、账房是最好的修行之地,美国由此开始了长达200年以上的、从未间断且不断升级的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物质主义运动。

第四层,财富的归属。从国家或社会层面,或者叫人间层面,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在精神层面或者灵魂层面,你不过是上帝委派的职业经理人,遵上帝旨意拼命赚钱,赚的钱都是上帝的,你只是替上帝运作财富和保管财富,因此你手中掌控的财富只能用于投资、再投资,扩张、再扩张,以使理想国更理想,而不能用于个人挥霍。

也就是说,你身处金山银山却必须克制而节俭。马克斯·韦伯对此的形象描述是,对于怀有信念的清教徒商人来说,财富就像轻飘飘的斗篷,随时可以将它甩掉

美国经济的两大巨轮,制造业+金融业正是奠基于这样的世俗禁欲主义的观念之上的。

第三层与第四层也同时界定了生意人与企业家的区别:真正的企业家不以赚钱为目的,金钱只是实现理想的工具,正像一篇文章所说的,库克想让企业获取更高的利润,这无可厚非,毕竟这是他作为职业经理人最本份的事,也是自身收入增长的前提。

不过我们不应该忘记乔布斯在199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所作出的警示:毁灭苹果的不是增长,而是贪婪

乔布斯是伟大的企业家,库克是职业生意人。

子女继承了几亿、几十亿、几百亿、上千亿天上飞来的馅饼,他或她为什么还要去劳动、去奋斗?上帝是超伟大的心理学家。上帝深悉饥饿感对人类个体、群体、组织有多么重要,因此创设了这样一个高度闭环的、基于人性之上的上帝经济学

5.自驱力: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我们在前面讨论了一般生意人(包括非生意人)的三大动机:财富(生理动机)、权力(社会动机)和荣耀感(心理动机),也探讨了新教伦理对西方企业家、尤其是美国企业家财富创造动机的普遍影响,但这两者都不能完全解释存在于一些人身上的神秘现象: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我们人类中的确有极少数的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是那种不创造,毋宁死的异类,是那种天生带电——带有自驱力的使命主义者,他们既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又能自我燃烧,同时又能点燃他人心中的火焰。他们存在于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社会制度的民族和国度中。

很显然,这中间也包括极少数卓越的企业家,他们创造财富的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并非某种显性的外在力量所驱使,也不完全、或者完全不是某种宗教观所牵引,他们只是坚信有一种光荣而伟大的存在,一种冥冥中的使命召唤,使得他们始终满怀期待与激情。

优秀的船长只有在掌舵时才变得亢奋,而一旦让他们离开每时每刻的承担,离开挑战与压力,离开与危机、风险抗争的角色,他们中的大多数会在精神层面变得手足无措,甚至在生理层面快速衰老。所谓的不朽的事业是这类人生命节律的一部分、大部分,乃至于全部。

然而,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另一类少数人:使命感惯性人群。他们起初的动机源自于饥饿感,或者源自于某种责任,但久而久之,饥饿感获得的过程和责任承担的过程,让他们形成了生理与心理惯性——尽管奋斗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和焦虑,伴随着诸多的不快乐,但他们却选择了坚持——只能选择坚持和负重前行,因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相比,能够摧毁一个事业家的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是离开喧哗之后的寂寞,是空虚所带来的后脊背发凉

一位女企业家打拼了近20年,拥有十多亿身家,管理着上千名员工,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且乐此不疲,她向我述说了曾经的一段心路历程:有一年的某一天,她突然厌倦了日复一日的早出晚归,厌倦文件、谈话、开会,厌倦商业应酬,厌倦谈判,厌倦一切的压力,乃至于厌倦去办公室,工作赚钱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于是,她决定给自己卸压,报名参加了一个长达半个月的海上豪华游轮度假。当她关掉手机的那一刻,海风海浪、多年想看没看的经典影片、回旋在船舱每一处角落的轻音乐,以及一个人独处的安宁,让她一下子觉得身心无比轻松:这才是我要的人生!她暗下决心,回去后就把公司卖掉,换个活法!

但这样的惬意只维持了不到一星期,她开始有种莫名的虚脱,再朝后变得焦躁,再朝后不停歇地重复一个动作:打开手机(那时候海上无手机信号)关上手机、打开手机关上手机……终于有一天游轮离海岸近了,手机有信号了,她也几乎是疯了一般开始给公司的甲乙丙丁们打电话,给一个又一个客户打电话……

一次彻底放松、放空的长旅,让她体会到的是,比压力更大的是生命中没有了压力——我的命贱,不做事我会疯掉……

我们为什么要做企业家?不排除是为了追逐更多的财富、更大的掌控欲、更炫目的荣耀,但仅此而已不过是个生意人,或者超级生意人,但企业家则不然,他们是被使命与理想绑架了的少数人,乔布斯、任正非、埃隆·马斯克、马云、董明珠是这一类人,前述这位女企业家是,那些正在车库、简陋的民居、嘈杂的咖啡馆为梦想而焦灼而激情燃烧的不知名的小人物们也是,未来的乔布斯、任正非也许就在其中。

6.卓越的企业家

是能够制造信念的极少数人

生意人遍天下,但企业家罕有。卓越的企业家是那种能够制造信念、持续传播信念并巩固信念的极少数人。

信念是由使命、愿景、价值观链接出来的一整套的精神与文化体系。

何谓之使命?一个组织存在的理由。

华为刚创立不久,任正非就以《华为人报》社评的方式明确了华为的使命:客户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

当我深入、系统地对华为30年的发展史进行复盘时,至为深刻的感悟是,华为有今天的世界级成就,其根本就是对企业使命、对自身存在理由的一以贯之的坚持、几近疯狂和偏执的坚守。

在任正非30年来上千万字的讲话整理稿和华为常务董事会的无其数的会议纪要中,不厌其烦、反复出现的最多的词汇是客户,是类似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客户梦想这样的语言的各种翻版——企业的使命就是组织的旗帜,领袖就是旗手,领导者集团就是升旗和护旗队,他们最重要的职分之一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升旗和护旗,响鼓仍须重锤敲,让整个组织始终处于使命的召唤之中。

与此同时,甚至更重要的是:使命必须落地,必须化成个体与组织的一连串行为。

简而言之就是,无论是市场、研发、制造还是平台支撑系统,组织的全部体系、所有环节、每一个细胞都必须客户化,组织的所有成本都必须直接或者间接地服务于客户需求。

30年来,爱折腾的任正非和华为领导层在公司内部搞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变革与组织变革,30年不断坚持制度化的自我批判,但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个根本使命而展开。

何谓之愿景?一个组织关于未来发展的期许,也即是组织的阶段性理想。

华为前30年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这也就定位了华为要在人与人的信息联结方面持续发力。

但是你会发现,这个时期即设定华为愿景的1997年,华为关于未来的灯塔、方向的组织性的设计还是不够宏大和霸气,字句间透着行业跟随者的意味,不像它的创始人那样牛气冲天:20年后全球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有其一!

这句话喊出于1992年,华为成立不到5年,这句打肿脸充胖子的豪言壮语并没有被华为文本化,但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华为人,有一位华为资深前高管说,事实上我们没多少人记得住纸上的华为愿景,但我们都记住了老板吹的牛:20年后……

20年后的2016年,华为已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者之一,华为为它的18万员工设定了新的愿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位势变了,新愿景的每个字都是霸气侧漏啊!

卓越企业家的人格结构中都多多少少嵌入了唐吉诃德的精神元素——唐吉诃德创造了一个世界,乔布斯创造了一个世界,埃隆·马斯克创造了一个世界,任正非和马云也各自创造了一个世界,只不过唐吉诃德永远生活在幻想世界中,而一流的企业家既要忽视现实、善于做梦,又能够用梦想去渲染追随者、牵引追随者,并进而用一群人的行动去创造一个新现实,实现一个新世界。

但无论是小说中的唐吉诃德还是现实中的乔布斯、拉里·佩奇、任正非,他们和他们的追随者们首先得选择相信我们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是值得一群人用青春甚至用生命去付出。

这就是所谓信念,她具有不可论证性,你得肯定甚至仪式化的宣誓她是存在的,可实现的,你只能在YesNo之间做唯一选择。选择了Yes,大家一起激情四射奔未来,选择了No,信仰不同而不相谋,相遇不相行。

任正非说自己是阿甘不是没有道理的,阿甘是一个简单的人,一个偏执的小人物,一个怀有坚定信仰的英雄、体育明星和成功的企业家。

7.企业家:用理念、价值观和好的分配制度将饥饿的个体组织起来的少数人

几年前,年轻的科技富翁扎克伯格在他的女儿出生时,夫妇俩承诺将99%的个人财产捐给慈善基金,中国某些学者和某些心理偏暗的人将其解读为为了避税

但在十多年前,美国有人建议取消遗产税,结果反对最厉害的不是大众,而是巴菲特、比尔·盖茨等一批世界级的、美国级的超级富豪。

为什么?开句玩笑:他们怕下地狱啊——贪污了上帝的财产,剥夺了子女劳动的权利。

这是信念带来的自觉选择,是植根于新教伦理之上的被广泛悦纳的财富观和商业文化。

企业文化中隐藏着企业的信念密码。好的商业信念有几大特性:正当性、崇高性、进取性与对称性。

追求财富的增长是合乎人性的,是应该被鼓励的,这即是正当性;拼命赚钱不是目的,赚钱是为了实现顾客理想,这即是崇高性;正因为有着崇高的使命承担,所以要敢于和善于面向未来去冒险,去投入,这即是进取性。最后一点是对称性,它的深刻内涵是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代表着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的基础理念和制度安排,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华为的企业文化打上了深刻的任正非烙印:理想主义;激进而宏大的愿景驱动;以及一套充分闭环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的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体系。

华为在企业的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方面对人类是有独特贡献的。

100多年来的传统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一贯主张是:资本利益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因为股东们是以真金白银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但任正非和华为的领导群体则认为,企业的劳动者同样承担了风险,甚至承担了更大的风险,这即是劳动者无形的脑力与体力乘以时间的付出;而从贡献的角度看,股东投入了资本要素,的确很重要很关键,但资本是死的,让资本持续滚动和增值的是企业家和企业的全体劳动者,劳动者尤其是知识劳动者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中间最核心的命题是:怎么看待人的大脑?怎么给人的大脑定价?

华为从实践中探索的结论是:给人的大脑定高价。因为华为认为,这样的分配制度才真正体现了企业中利益与风险的对称性。

华为的股权结构也同样体现着利益与风险的对称性,100%的股份为9万多华为员工所拥有,创始人任正非只拥有1.01%的股份,任正非在把利益分享出去的同时也把责任和风险分散给了9万多人,使得这9万多人只能在一条船上结成命运共同体,一起拼力划桨,不然船破了众人一起完蛋;与此同时,也倒逼出了股东群体们的一致奉献让劳动者先于和优于股东进行价值分配,股东要节制自己的短期追求和过度贪婪。

这并非股东们的道德自觉,背后同样是一种对价机制:第一,股东的长期收益得到了相对保障,第二,股东们大多是劳动人+资本人的双栖角色,纯粹的食利者人群也都曾经是企业的劳动者。

华为的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绝非某种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是对变化了的时代的适应、探索与管理试验。

传统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基点来自于100年前的两大背景:一是资本短缺化,二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非知识劳动者,即蓝领阶层。

从风险对称性的角度,主张股东利益最大化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无疑是正确的。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高度发展,使得企业获取资本的方式、渠道越来越多样化,资本由短缺进入相对过剩,价格也变得相对低廉,同时,资本的收益机制和避险机制也越来越趋于完善;

而过往40年的另一重大变化是,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知识透明化与知识共享带来了企业劳动力结构的重大改变,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劳动者迅速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力量,手脚的价值正在让位于人的大脑,人的大脑的创造性已在许多领域远远超出资本的价值,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时代变迁。

如何让知识劳动者的贡献与所得相匹配、智力投入与风险相对称,全球尤其是美国的一大批科技型公司比如微软、谷歌、苹果等都在进行新的制度探索,华为的制度实验不过是另一类型罢了。

遗憾的是,经济学与商学院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企业实践。

8.恐惧就在眼前,无须制造恐惧

宗教有两大心理学基座:关于天堂的愿景与关于末日的恐惧,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信仰的力量。上帝制造了愿景,也制造了恐惧,同时也就制造了信仰。

愿景是灯塔,是阳光,信众们被太阳的光芒牵引,猛力地朝前奔跑,其实也是为了逃离恐惧的阴影。愿景是动力,恐惧是压力。对成功的个人与成功的组织来说,动力与压力缺一不可。

伟大的商业组织都有点类宗教、类军队的意味,他们都需要设计愿景,都不讳言恐惧,也都有强大的奖惩系统,但军队和商业组织与宗教的不同点在于,军队和企业不需要制造恐惧,因为恐惧就在眼前,死亡是真实的存在,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

有些领导力研究的专家将制造恐惧作为优秀领导者的一大特征,这显然是象牙塔里的咖啡式想象——秀才们没上过战场,没到过市场,以为泼天的风浪都是领导者们的恐吓术,岂不知真实的疆场有多么残酷!

杰出的军事领袖和一流的企业家不但不会被恐惧淹没,相反都是利用危机、利用恐惧的高手。英特尔(Intel)的三驾马车之一安迪·格鲁夫的一生充满了恐惧,历经纳粹阴影、右耳失聪、难民逃亡,以及英特尔公司无数次的灭顶之灾,但他把这种恐惧转化成了一种管理手段,影响了一代硅谷人。

在硅谷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到处分泌着征服世界、征服外星的荷尔蒙,到处燃烧着超越的激情,但也四处弥漫着焦虑的气息。

科技加速度地让新技术不断诞生,让新公司不断崛起,让小人物一夜暴富一夕成名,让还没坐稳王座的王者皇冠落地……

每家企业都离死亡很近,就连微软这样的巨无霸都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这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本世纪初的醒世危言。

华为离死亡有多近、有多远?看看任正非20年前、30年前无比向往的贝尔实验室(曾经的美国国家科技明珠)、摩托罗拉(无线通信的发明者)是怎么衰落的,爱立信、诺基亚怎么被华为超越的,华为的老师IBM今天的困境是怎么形成的……你就知道华为离死亡并不远,5年前,任正非在北京研究所对一位来访的高层领导说:三个月不努力,华为就会垮掉!

任正非与安迪·格鲁夫有很多相近之处。

家庭磨难、少年创伤记忆、青年时期的政治歧视、创业过程中纷至沓来的内外打击,多少次都有可能破产倒闭的经历,使他每时每刻都有切肤的恐惧感。

在华为创立的前10年左右,任正非不止一次产生过动摇,要把华为卖掉,不过他不想给华为戴上红帽子——成为一家国有控股或参股企业,他渴望戴一顶牛仔帽——让华为成为一家外资控股或参股企业,利用西方公司先进的管理,和一群中国科技知识分子的智慧与勤奋,将华为带向世界级的地位。

任正非曾经差一点将华为以近100亿美元卖给摩托罗拉,在最后一刻被否决了。走投无路之际,只能硬着头皮、从此心无旁骛,一条道走下去,但代价就是永远与危机相伴、与恐惧相伴。

男人,居然能患上深度忧郁症,居然在创业的前20年左右动不动就流泪,可知压力有多大!

与安迪·格鲁夫不同的是,创立华为以来,任正非将外部的无数次压力事件都尽量和公司的极少数人扛了下来,不让恐惧传导到管理团队和员工,用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说法老板都自己扛了,我们一门心思做事,危机过去了,我们有时才知道,更重要的是,老板是天生的乐观主义,形势不好时他总在讲前途一片光明潇洒走一回,形势好时,他又总是喊狼来了冬天到了……

任正非是那种善于将理想与现实、愿景与恐惧不断地进行场景转换和对冲的领导者。

与安迪·格鲁夫相同的是,任正非同样娴熟于将危机、恐惧转化为企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2013年之后的华为,进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相对舒适区,但30年的运转,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官僚和惰怠,这几年组织变革的决心、力度、声势不可谓不大,自我批判的火力和频度不可谓不高,但总有拳击手击在棉花上的感觉,效果不明显——一位参与变革顶层设计的高管对此很焦虑。

两年前,我在一个场合讲到:今天的华为可能需要一场危机……

201812月初,危机来了,不过有点过于猛烈,比想象中严峻得多:一个超级大国对一家私人合伙制公司的全面围剿。

9.潇洒走一回,让过程更精彩

企业家是人类社会最稀缺的资源之一,他们普遍拥有三大秉赋:无中生有的冒险家;神经粗糙,意志强悍;奉献精神。

世界充满了风险,市场充满了风险,未来充满了风险,对抗风险的唯一法宝就是冒险,太平洋底有300多万艘沉船,绝大部分都是满载着金银财宝的商船,所谓三分战略、两分运气、五分冒险讲的就是生意人和企业家。

我在几年前读《乔布斯传》时,桌面上同时摆放着刚读完的《巴菲特传》,我崇拜乔布斯,敬重巴菲特。

乔布斯是从中创造了的伟大企业家,是那种一百年才可能出现的天才,他创造了顾客,并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于思维方式,巴菲特是位卓越的价值发现者,是一位钱生钱的套利型超级金融资本家,他们都是冒险家,但对人类的价值贡献却截然不同。

冒险与风险是成正比例的,这是一个悖论:为了抗击风险去冒险,冒险又带来新的风险。

因此这就将企业家们、尤其是卓越的企业家们始终置于一种冒险与风险的轮回之中,命定了他们必须天生神经粗糙,并且在不断的命运打击中意志变得更加强悍。没有伤痕累累,哪有皮糙肉厚,自古英雄多磨难

2018年的12月事件使任正非流干了泪,但却无法摧毁他的斗志,相反更加坚强和意气风发,两次冒着巨大风险奔赴阿根廷和俄罗斯,主持变革研讨和部署基础研究战略,心有惊雷,面不改色。

与此同时,整个华为进入了战时状态,几个月不到,市场和研发两大体系的变革以异乎寻常的规模和速度展开,组织从上到下充满了激情,外部突如其来的一击,让阻碍华为奋力奔跑的因素,一下子全部转换成了正能量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堡垒是被外部加强的——一位华为的著名高管如此感叹。

恐惧带来压力,压力转换成了巨大的动力,安迪·格鲁夫娴熟于此道,任正非更是。

201912两个月,华为的业绩同比增长了35.8%

奉献精神是领导者立身之本。不可想象,懦夫能够指挥千军万马?一只羊能够率领一群狮子?利已者能够有一大群的追随者?

领导者首先得是英雄,得有牺牲精神,其次才是领袖。

华为这个18万人的商业组织30年来始终洋溢着英雄气,这和它的创始人、它的高层领导群体的成长史、以身作则有很大关系:他们都是从底层、从一线打出来的,在身居高位后他们依然眼睛盯着前线,并且经常冲锋在前,尤其是在面临重大危机关头。任正非就是一位跑遍了世界几乎每一处角落的老英雄,包括战火纷飞的地方。

领导者不仅要为组织构建使命和愿景,洞察危机和转化恐惧,还有至为重要的一点是:永远在现场,永远与团队在一起,奉献利益的同时奉献爱的力量。这中间最根本的是领导者的格局与胸怀。

真正的企业家是为信念而活着、而奋斗、而进取不息的精神物种,就像一位虔诚的教徒,他们的饥饿感更多地是在使命层面,是在过程的体验中,而非财富的堆积,财富对他们而言是工具,是实现使命的手段而已。

推荐各位读加尔法德的《极简宇宙史》,我读了五遍,和作者本人也有多次交流,每一次阅读和每一次交流都令人震撼,它让人从宇宙的层面看地球,看世界,看人生,心胸会变得无比宽阔,同时毫无悲观。

比如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在浩瀚宇宙之中不计其数,太阳这样的恒星在银河系中有2千亿颗,打个比方,在一立方米的箱子中装满沙粒,每一粒沙子代表一颗恒星,足足要装100个纸箱!我们把太阳这粒沙子染上颜色,然后把纸箱的沙子铺满整个篮球场,随之去找太阳……太阳在那里?而地球又在那里?地球不过是绕着太阳这粒彩色的沙子运转和自转的一粒尘埃罢了!

那么,人类呢?人类的一切辉煌与荣耀、爱恨情仇与富贵荣华,一切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守财奴永远是,无其数的生意人一生为金钱所役,无其数的企业领导人一生为权力所役,无其数的企业家一生为财、为权、为名所役所累,他们都该仰起头来,看看星空,读读《极简宇宙史》,从宇宙观的背景上构建人生价值观。这样他也许会活得更无私些,更开阔些,更进取些,更潇洒些,当然也会更自由些。

20年前,北京大学校长访问华为,任正非提出,退休后希望去北大学习理论物理学,研究宇宙的起源。任正非是一位天文爱好者,也是位不信鬼神的唯物主义者,他是从生命本原的视角想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据说西方有许多知名企业家喜好天文学。中国也不例外,马化腾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做天文学家。

问与答精选

提问:新教伦理与中国文化的相通点在那里,又有什么不同?对中国企业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新教伦理源自于16~17世纪的英伦半岛,完全成熟于北美大陆尤其是美国,马克斯·韦伯在两次长时间考察美国之后,写出了著名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从哲学层面对生机蓬勃的美国商业活动、商人们的冒险、企业家的创造与创新、大众狂热的逐利行为进行解构,最后上升到宗教动机层面,这既是一个了不起的学术成果,又反过来给美国现象的物质主义赋予了理想主义动机,赋予了正当性与崇高性,从而在理念层面和实践层面达成了闭环。

新教伦理与中国文化有一个重要的相通点是:两者都肯定劳动的意义,劳动光荣劳动神圣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与此同时,勤俭——勤劳+节俭更是渗透进入我们民族的骨髓之中,你看中国的春联,几乎三分之一以上(农村就更普遍)的内容都是关于勤俭持家的,这和新教伦理观的世俗禁欲主义大致相同,因此有学者就认为,新教哲学和儒家哲学都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这里有个重要的差别,就是儒家哲学虽然肯定和赞赏劳动的价值,但对致富的动机和结果却未赋予崇高性甚至正当性意义,轻商重儒始终是儒家文化的一条主线,这也是中国历代商人、包括今天的民营企业家们理不直从而气不壮的根因所在。

很显然,它不利于造就中国的企业家阶层和企业家人格,却有利于短期行为和投机客。东南亚国家多的是套利型生意人,却缺乏真正的企业家也是明显的例证。

还有一点就是思想设计总是相对完美,但上帝也无奈于人性的复杂与乖张,人的非理性永远会让理性的光芒变得苍白无力。马克斯·韦伯虽然描述和构造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精神-制度-行为框架,但他也深刻洞见到了它最终的结局:奋斗带来繁华,繁华带来腐化与懈怠,财富由工具异化成目的,变成了捆绑精神的铁笼

世俗禁欲主义禁不住时间的侵蚀和人性的腐蚀,更多的是思想家的一厢情愿。《清教徒的礼物》这本书对此有很深刻的反思,值得中国的企业家们学习和借鉴。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哲学,中国更是如此。但我们的文化总体上偏于政治和人际关系,我们的历史主线是农耕文明,在商业与经营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

因此,对今天的中国企业家们来说,一个不堪重负的使命是,在做企业的同时,还需要去探索背后的精神逻辑,并以此进行自我激励,同时激励团队,这既是无奈,又是担当,也逼出了一种特别的商业景观:中国的不少企业家都是半个管理思想家、商业哲学家。

问:为什么任正非说自己就是阿甘?企业家应该向阿甘学什么?

答:《阿甘正传》是我给各位推荐的管理视频教材,昨晚我们一起看了,过去十年我看了估计不下十遍,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感悟。

我希望你们反复看,一家人共同看,高管团队们共同看,让公司各部门的员工共同看,月度例会季度例会必看,看完了集体讨论,写心得体会,坚持看几年,每个人看了几十遍,组织氛围也许不知不觉就变了,从上到下也许冒出了许多阿甘——阿甘式的领导,阿甘式的主管,阿甘式的员工。

十多年前,任正非第一次看《阿甘正传》后说:我就是阿甘!几年前,马云也说:我就是阿甘!

阿甘可是个弱智者啊,智商只有75

但阿甘却成就了世界上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才能追求到的成就:越战英雄,乒乓外交使者,成功的企业家,亿万富豪……

安迪·格鲁夫说: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阿甘就是个偏执狂,任正非也是。

《阿甘正传》是关于小人物创造大历史的故事,代表着18世纪至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梦不论出身,不问背景,奋斗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阶梯。

而始终贯穿阿甘的奋斗史、贯穿整部影片的是信仰、友谊和爱情。正是伴随一生的信仰的力量、友谊的力量和爱情的力量,让阿甘能够在歧视与侮辱的少年期、在枪林弹雨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和打击面前,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偏执,选择了一往无前。

但无论是信仰、友谊还是爱情,都与一个人的个性有绝大关系。

阿甘的个性特征极其突出,那就是:简单。

简单就会选择相信,而不是怀疑,信仰必须是无杂念的,友谊必须是无杂质的,爱情必须是单纯的,这三种力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让一个弱智者创造奇迹,但它们最大的敌人则是复杂:复杂的心理动机,复杂的思维方式,复杂的情绪,对一个组织来说,还应该加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复杂的评价系统。

屡次出海捕虾,屡次一无所获,前长官丹中尉在失望复失望中怀疑上帝的存在,阿甘却毫无动摇,坚持每天出海,结果一场台风来袭,整个海湾的捕虾船都损毁了,唯有阿甘的船只无恙,台风过后,他们迎来了收获期,从此一路生意兴隆,规模不断扩大。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跑啊跑啊跑啊,阿甘跑遍美国的画面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是全片的高潮:没有任何的杂念,没有任何的功利,奔跑就是目的,不停的朝前跑就是目的,过程的充实与精彩就是目的……

而事实上,结果自不待言

(三小时二锅头后)

END

****

华为独特的企业方式

造物造人,实现每个人的自我超越;以众人之私,成众人之功。

——华为企业方式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创造的过程,是提出新现实的过程。——彼得·圣吉

王育琨

每个公司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方式。当下中国企业家有两个基本冲动:

一是想从故纸堆里寻找企业经营的秘法;

二是人们趋之若鹜久经考验的共知(经验模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方式。

一般人追求共知,任正非追求独知。他既不迷恋古纸堆,也不喜欢共知。他更喜欢从自己跌宕起伏的生命体验中,找到独知,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方式。一如王阳明所说

是一个功夫,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

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

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

一是百是,一错百错

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界头

于此一立定,便是端本澄源,便是立诚

古人许多诚身的功夫,精神命脉,全体只在此处

他抛弃共知追求独知,找到了华为独特的企业方式:

造物造人,实现每个人的自我超越;以众人之私,成众人之功。

任正非之所以至诚于追求他的独知,因为他知道自己一生为了一件大事而来——造物造人,自我超越。他至诚于他的大志。

本文从在博鳌儒商论2020年11月14号广州的一个演讲中,稍作润色而成。

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祖籍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兼总裁。作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用实际行动重新定义了中国企业家精神。他的创业故事激励着无数企业家搏杀奋斗。他和他缔造的企业一样沉稳低调,历经沉浮坎坷,却最终披荆斩棘,登上了个人意志和时代的巅峰。

华为独特的企业方式

01

一闷棍致知企业家精神

昨天在跟孔众老师一起吃饭的时候,孔众老师提出一个话题:什么是企业家?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当时孔众老师给出了一个他的诠释,叫全息的创新者。很有味道。

我这个人比较愚钝,我不是洋博士,也不是土博士。回想我最有价值的致知桥段,都是在真实的行动和对话中,不断被人一棒一棒敲醒的。

我真正理解什么是企业家?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什么是中国企业家精神?不是从大师的名著中,也不是天马下空顿悟出来的,却正是被人当头一棒给敲醒的。

2015年5月14号,任正非去北京出差,约我在贵宾楼饭店喝下午茶。当时一见面,任正非为了缓解我的紧张,就说:王老师,你的新浪微博有9400多条对吧?

我一下子就松了,人松了以后就想得瑟。我说:任总,你看中国好多企业,学传统文化,学稻盛哲学,实际上还没有把稻盛哲学最根的东西学到,你看稻盛和夫就是个制造精密陶瓷的,他都能创造三家世界级……

任正非马上一棒子过来:王老师,你打住,你根本不了解稻盛和夫!

哇……我的书他都看了,他知道稻盛和夫给我书《答案永远在现场》作过序啊,迄今还是稻盛和夫唯一一本给中国的管理专著作序。

当时我懵了,腾得一下子满脸通红,我怯怯地问:任总,我哪儿错了?

任正非说:就是你刚才说这话,这么轻描淡写,‘他就是个制造精密陶瓷的’。你了解他的产品吗?他的产品叫氮化镓,可以引领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新材料革命。稻盛哲学所以能传到中国来,传到世界,正是因为有氮化镓这样的技术绝活支撑,他才能传播开来。你不了解他的产品,空说哲学理念,你会害了中国的一大批企业家。

我这个当下站在台上回想起来,还有一种感觉叫醍醐灌顶,被人狠狠地揍了一闷棍,醒了。企业家的所有精神、境界和价值观,都在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中,不在那些高妙的语言中!(一流的项目(产品),一流的理念(人),一流的资源(财..)-同花顺3才会生万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Evans-Beijing-20201116)

其实稻盛和夫也是这样。有一个盛和塾的理事长,到处讲稻盛哲学,讲得掌声四起。他就想不做自己的企业了,就单讲稻盛哲学吧。结果稻盛和夫把他拉到一边去说:

告诉你,我的哲学是我在研究我的产品,做产品的过程中,碰到一个一个的卡点,一个一个的难题,攻克了挑战后我的心得体会,汇总成我的稻盛哲学。你不做产品,怎么能讲活我的稻盛哲学?我看你人心还善,你回企业去做你的产品,缺资金我可以投资,但是我请你不要讲稻盛哲学了。十年以后,你再来讲你做企业的哲学。

他们两是一体的,他们在说什么?

人靠绝活立身,企业靠好产品实现高收益。什么叫企业家?企业家就是造物者。你能通过造物,还能够造人。造物造人,实现每个人的自我超越,这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我深深有感动阿,这一闷棍下来值了。

02

接近美,接近神

有一次,我带着一批企业家去日本考察。走到一个传承1300年的一家店里面,烤年糕的,在寺院里面烤年糕。三四十个人一坐,马上这个很忙。老板娘五十五六岁了,在那明火烤年糕,躲着明火。我叫上翻译走近她,我说:老板娘,你看你有十几个员工呢,你干嘛还要自个儿自己烤年糕?这个企业家给我说了六个字,又把我给震住了。

她比较羞怯,微笑着说:接近美,接近神。(Spiritual Business is a way to Close Beauty and Close God-Evans-Beijing-20201116)

我不知道你听到其中的味道没有。当你这个当下,在你的工作出了大美技术绝活,创造了大美,你就见到了自性的神明,甚至你会见到天地的神明。

她在说工匠精神的本真!这就是日本企业家,这就是他们跟中国企业家区别的地方!当时他们都可以安下心来,把手头的活做好,把产品做得不同凡响。

我们的企业家动辄是一大套的哲学理论,无我利他,博爱,等等。而日本人就讲究,我在每一个当下,我的工作、我的产品,要出技术绝活。这些现象你放到一起,你就会知道什么叫企业家。

03

任正非的造物精神

从任正非身上,我们非常强烈地感受到造物精神。美国举全政府之力疯狂打压、断供,任正非说:

好啊!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激发我的团队了,我们华为全球第一太多年了,他们都是亿万富翁,我不知道怎么去激发了。结果美国一断供一打压,每个人都面临着灭顶之灾,当面着灭顶之灾的时候,他们的潜能被激活,每个工作岗位都能出技术绝活,这个了不得!

其实,如果我们推开理论,什么叫做企业家?你是不是能够真正地体会到认知到这个国家的痛点,是不是真知道人民的痛苦所在。

比如任正非,2015年他就跟我说:

其实做企业没有那么复杂,中小企业50亿以下,你讲究什么模式理念,你就是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

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这个非常朴实的大白话,凝聚着任正非多少的精神哲学。当去年美联社记者问他,现在美国断供,是不是你华为最严重的危机了?任正非说不是,这个危机跟2000年的危机比较起来,只有十分之一不到。

2000年,华为前后遇到了真正的危机。小灵通,任正非坚持不做,因为他认为在日本是被淘汰的技术,中国不需要家庭网络的拓展。中兴等公司都赚了100多个亿,华为不做快亏损快倒闭。2000年华为的营销收入下降了49%,华为面临着关门;然后,他一手培养起来的李一男2000年带着高管出去了,2000年任正非癌症第二次动手术,2000年任正飞重度抑郁症第二次爆发。什么叫重度抑郁症?就是想死想活,想跳楼。

2001年1月8号,任正非的母亲到菜市场买菜,出了菜市场,被逆行的车撞了,送到医院去。逆行的车逃逸了,医生说那等等,看看谁交钱再抢救。他妹妹快到中午了,赶到菜市场再赶到医院,晚了,妈妈去世。他的父亲1995年在街头买了一罐饮料,一喝给泄死了。任正非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月不出门,闭关。有太多为什么需要他去觉知。

他是做产品做服务的,他的父亲母亲一这么一种非命的方式走的,他们在说什么?

我的父亲母亲在告诉我,做企业就是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你要拿出你有良心的技术绝活,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后来任正非,经过这闭关这一个月,就多了这么一个语言:做企业磨好豆腐给最亲近的人吃。

后来有一次他跟我说,他说:

你知道吗?昨天我见一个日本代表团,日本人高兴死了,说你们中国人富了真好,你们中国人富了,就到我们日本来扫货、网购。五年中国到日本扫货、网购,两样加起来价值总额,你猜多少(广州人你放开你的心想,你准保想不到)?3万亿,不是3万亿日元,不是3万亿人民币,是3万亿美金。

这个数字太震撼了!也感到太大了!

2018年我见到一个日本经济学家,我说你帮我算算,这个数据靠谱不靠谱,他敲了半天计算器,他说如果是包裹扫货跟网购这两样,这个数字是靠谱的。

3万亿美金,一年4万亿人民币,跑到日本去的,去买消费品,仅仅是日本一个国家,难道这些中国人不爱国吗?我们的父老乡亲朋友是汉奸吗?

不是,是我们企业的诚信出了问题,我们的产品出了问题。你们想一想,拨拉拨拉自己的良心。在中国有多少可以放心吃的东西?有多少可以放心用的东西?

这是中国人真正的苦难!真正的痛点!谁来关注和解决这个痛点和苦难?当然是中国企业家!

我们企业家是造物者,我们就要勇敢地向中国人的痛点行,找到解决的痛点的挑战。你到底能做什么?你能造物,做产品和服务,那你就要把这个东西拿出来:

世间的苦处行,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痛点,形成你的使命,做你的产品和服务,造物,这是真正需要的 。

04

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

中国国学的精华,六个字可以概括:

天地之化育。

用白话翻译,就是弥补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用今天的语境来说,你要拿出大美技术绝活,去解决人世间痛点。

术之极为道,道之初为术。

大道根本,不在别的地方,就在你的最终的产品和服务里。

当我们从这样的维度出发,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真实,我们的人生到底为什么而来?

不管你是10后的小弟弟,还是50后的德高望重的成功的企业家。你问一问这个问题,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来?

当任正非敲了我那一棍子,我搞明白了。我们这一生,就是为了把我们内在还没有存在的那些天赋潜能,拿出来让他们存在,变成技术绝活,解决人世间的痛点,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

人为一件大事而来:赞天地之化育(弥补天地演化养育生命的不足)。《中庸》说得多好: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为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

只有你至诚,你至诚于自己的志向和目标、使命,你才会把自己的天赋潜能拿出来,变成技术绝活,解决人世间的痛点,你尽到了你自己的天性,就是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你能尽了自己的天赋潜能,你就知道敬畏你的员工、你的孩子、你的同事的天赋潜能,他也有巨大的无穷性。

当你能敬畏员工的无穷性的时候,那么你同时就可以敬畏任何一个物的无穷性。它的本性远不是你今天这个脑壳所能够掌握的,它是有巨大的无穷,所以你能够去敬物的巨大的无穷性。当你敬了物的巨大的无穷性,你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了。

我第一次听赞天地之化育,2014年听中宣部的副部长王世明说的,他说:中国国学六个字就代表了,赞天地之化育。

我经过这么多年的琢磨,越琢磨越对。你真正能赞天地之化育,拿出你还没有存在的潜能变成技术绝活,解决人世间的痛点了,你就可以是与天地同参了,你就是顶天立地的一个大人了,你就立起来了。所以什么是企业家?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就在这里。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他说:内心不渴望的东西,永远不可能靠近。

那么企业家朋友们、小弟弟、小妹妹们,在这个当下,你有没有想一想:你来这个世界上,为一件什么事而来?

当你明白你为一件大事而来,你想明白了,这是多大的一种福报!你就会立起一个志了。你这个志,了不得,立这个志也就是你的诚,立诚。

什么叫立诚?我去以色列,曾经问过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罗伯特·奥曼,他是2005年凭博弈论获得诺贝尔奖的。我问他,如何在博弈的双方加大胜算?提高胜算呢?他说:加大赌注。

当时不明白,后来越想越明白了。加大赌注,就是把你的生命全部的搁进你的志向,放你当下的目标里边去,拿你的生命入股当下的工作,死磕!。此刻你就会胜。

任正非真正强大的他是提出了造物造人,每个人的自我超越,形成华为的顶层设计,这是很有代表性的。那么怎么去实现这个东西呢?

05

以众人之私 成众人之功

其实任正非有他独特的企业方式。有一次我问他,在他办公室,我说:任总,今年我到华为三次,我感到华为跟所有的企业都不一样,别人都在说要提升你的价值观,要无我利他,而你怎么拼命地激发员工多挣钱,升官发财,这可是私欲,私欲可是如狼似虎呀。如狼似虎的团队可怎么……

任正非打断我说:

王老师,你打住。我告诉你,我在私欲上我与员工同流合污!

他想堵我的嘴。我回应说:我知道,你的私欲大的很。你让我想起近代中国的一个人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天国,将士们权他当皇帝,他不当。他说人民不需要战争,我的人生目标不是这个。结果他的权力在缩小,财富在缩小。一个朋友跟他说:曹公,你这叫‘以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功。’我说:任总我给你改两个字,你是‘以众人之私,成众人之功’。大私无私。华为是大家的!

他沉默了一会儿,就招呼我坐到饭桌前吃饭了。

我们本来想问一个大路的问题:如狼似虎的团队该怎么带?可是在电光火石之间,两个人给碰撞出来一个以众人之私,成众人之功。这个提法,后来成为概括描述华为虚拟受限股和任正非舍得给员工分钱的概括性描述。其实,这是华为的一种独特的企业方式。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把这种企业方式说全,感兴趣的人可以去读我今年出的书《任正非找北》。这里只说说简单的要点:

1.要确保大美技术绝活是华为奋斗者通往高收入和升官发财的唯一路径。华为请IBM等公司,花了100多亿美金,用了20多年,建构数字驱动机制,先僵化后固化,不断与时俱进调整。

2. 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三位一体成为闭环。

3.造物造人。在智能时代,当神经元足够强大和开放,强大神经网络就会围绕着这个神经元展开,就会形成倾宇宙之力 造当下之妙有的效能。

4.造物造人的深层逻辑:神经元与神经网络同向共振,造物—改命—无我。

人开始可能为了私欲去死磕技术绝活,技术绝活不是一个人干的,是一个群体效应。为了出技术绝活,他就必须去研究琢磨与子相关联的人的本性和物的本性。当他们可以动员人和物来成就他的技术绝活了,这个人的意识就会发生重要的变化。他就要不断改变意念,就要不断空杯无我。于是,人就在这个造物过程中,自己把自己改造过来了。

最先提出造物造人的,是松下幸之助。这就是企业家精神最美妙的地方:通过造物来造人,而不是通过理念哲学来造人!

06

正非灰度哲学三个定理

造物造人,实现每个人的自我超越;以众人之私,成众人之功。

任正非这个独特的企业方式,这与任正非对这个世界的深刻认识有关。他用灰度哲学概括了他的致知。这是任正非的底盘逻辑。任正非对中国对人类企业家精神最大的贡献是灰度哲学。

任正非的灰度哲学本来的含义是:开放、妥协、包容。我给灰度哲学赋予了三个定理。我前天跟一个生命教育的老师在说,我说这是生命教育的三个定理,这是人能够发挥出潜能的尽性之道的三个定理。这是你想成就一个事儿,三个定理。

第一个定理:个人和人类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个人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件事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个当下有无限的可能性。以个人为原点,连接无穷的可能性。

第二个定理: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灰度即反转,灰度即无限。未来发生的概率或强化或弱化,取决于当下如何拿捏动态平衡。叩其两端而执其中。执两用中。

第三个定理:人为一件大事而来,就是把还没有存在的内在天赋潜能,拿出来让它们存在。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07

造物造人需要地头力

我去过松下政经塾三次,第三次的时候,他的塾头就是校长出来了。他把松下政经塾说明白了。松下老先生创立了松下帝国,回头一看,日本全错了。牛津哈佛的剑桥毕业的博士就回来当领袖了,错了。

他说,时代在变,但是成为领袖的路径不会变化。他说:我怎么当领袖的?

领袖就应该这么生成:

第一,我九岁死的爹,我吃尽了人间的苦难,我要去打工养家。吃尽了所有的苦难。一个又一个苦难,把我强大起来,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我只上了三年私塾,没上现在的数学数理化,但是,我感觉到现实中的痛点,我就苦苦地钻研。结果松下幸之助创立了顶级的高科技公司,现在依然是日本经济的主流。没有知识你可以在现实中的困难,你的问题都是你的知识点。

第三条我要寄钱回家,省吃俭用,因此我体弱多病,我卑微,我矮小,我只能头拱地把活干好。结果就是这么一个卑微、谦卑、敬畏,只管干活干出技术绝活,反倒让所有的能量都向他那汇集。

松下老先生一手创立松下政经塾,松下政经塾顶天的理念是自修自得。如何把这个理念贯彻到底呢?就靠三个办学原则:

自修自得。

没有老师,没有课程,没有教师。

这就是松下政经塾为什么成为世界最好的培养政商领袖的学校的根本原因。你要把所有这些都落地,松下政经塾造物造人,是松下老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企业目标。

松下老先生说,做企业一定要对准你这个标靶,标靶第一位的。如果把松下老先生、任正非、稻盛和夫这些经验捆绑到一起,他们有什么东西呢?他们都有地头力。

地头力是我老娘提出来的。山东农村的老太,1920年出生,小脚女人,大字不认识一个。我们家6个孩子。她白天像小伙子一样去推小车,晚上还要加工棉花、加工粮食,为的是儿女们能够上学。她头拱地,1961年把我大哥拱进了南开大学,1963年又把我的大姐拱进了鞍山钢铁学院。支撑她的就是一些口头禅:

头拱地,出绝活;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是人不要管,用管不是人;哪有那么多,说到哪有那么多顺心的事,你自己把它拨拉过来,头拱地做好就是了。

一拨拉,悲催的灾难,压力,灭顶之灾变成了好事,变成了机遇。我把我老娘最后这句话换算成一个地头力的公式给呈现出来:

这个地头力公式是什么呢?

无论多么大的灾难降临你,你要此心不动,你要把它拨拉成一个你喜爱的目标。你不喜爱这个,能量不会有。光喜爱这目标还不行,你还必须专注死磕,把你的生命全部交给当下这个目标。这样还不够,因为这个世界非常现实,无论你的心多么好,无论你付出多大的努力,没有人看,没有人承认。除非你把当下这个活变成技术绝活,这会形成一个闭环。

这正是稻盛和夫、任正非、松下幸之助,三位经营者最核心最核心的东西。别在那空谈,别在那空讲爱。你要把你当下的活变成技术绝活,你就会通过造物。

你造物之前,你可能为了赚钱,为了升官发财,但是你要造物,研究人之性,研究物的本性,研究人和物的无穷性,你的心就会变得大了,你就会谦卑了,你就会敬畏了。这样的话,你就不一样的能量了。你想持续的干啥啥牛,你就必须到无我。分分秒秒的空杯。这就是王阳明心学最终的呈现,这就是他常胜将军的八个字: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附件

正非灰度哲学三个定理

王育琨/文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创造的过程,是提出新现实的过程。领悟这个创造过程在所有领域都是达到真正精通的根本。这需要具有直觉,需要接受高度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以及勇于失败的精神。我们要敞开心灵,接受过去不敢想象的事物并且要尝试不可能的事情。

——彼得·圣吉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任正非

正非灰度哲学揭示人类创造发明过程的哲学,提出了一个创造力发生的现实的过程。它的终极目的是:以每个人为原点,连接无穷可能性之创造力。

混沌·灰度·黑洞。

天文学家发布视频,记录黑洞撕裂恒星瞬间。这项新研究的第一作者、英国伯明翰大学讲师、皇家天文学会研究员马特·尼科尔,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一份声明中说:黑洞‘吞噬’附近一颗恒星的想法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这其实就是一场潮汐撕裂事件。

1

灰度哲学的缘起

在2019年8月20日的访谈中,美联社记者问任正非:美国实体清单是不是华为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大的危机?这场危机与2000年前后小灵通危机比较起来,哪一个更深重一些?任正非回应说:

三十年来,华为全都是痛苦,没有欢乐,每个环节的痛苦是不一样的。今天你们第一次提出来,把2000年的痛苦和现在的痛苦比较,我还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事。谢谢你们!

今天实体清单的危机应该只有那时十分之一的压力,因为现在我们对度过危机充满信心,那时的危机是不可知的恐惧。现在我不恐惧,那时恐惧到精神受到极大的折磨,才产生抑郁症。现在我们一步步在补‘洞’,从5G到核心网这条线的‘洞’全补完了,现在要补终端的‘洞’,终端的‘洞’就一两个,我们有信心用两三年时间完成。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很有信心,那时是没有信心的;第二,现在我们也有钱,那时人心不齐,还没有钱。

2000年前后小灵通技术战略引发了华为深刻的危机。小灵通的出现在中国是一个怪胎。这个怪胎是体制形成的。因为中国1800M频率,富余55M,这55M频率完全可以分给电信,电信可以上GSM,完全没有必要上小灵通。但是这55M就不分给电信,电信要找到一个不受频率管辖的产品,正好PHS小灵通的频率信号很弱,本身就是家庭电话网,他们增强一下,就做社会电话。小灵通是临时性产品,因为电信没有无线,就用来替代无线。

当时在日本,小灵通已经被淘汰,中国还有必要捡起这个过时的东西吗?任正非对以客户为中心可不是说说而已。他认为战略是要从长远来看问题,到底这个社会的需求是什么,最终客户是不是需要,资源是不是浪费,这一点很重要。任正非做任何一个技术战略,一定要回到以客户为中心或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这个原点上来,这是他拿捏动态平衡的价值罗盘。

当时小灵通利润丰厚。U斯达康和中兴等公司,因为上马小灵通盈利接近百亿元。而华为不做,国内又不给2.5G和3G发牌照,华为没有钱赚,公司在生死一线挣扎。外部的压力,任正非一点都不害怕,反正坚决不做就是了。可是,内部的压力,如果说不做,万一华为真的由于他个人的判断失误死掉了怎么办?

任正非内在的良知与外在环境发生激烈冲突。高管为了公司生存,纷纷上书要求上马小灵通,以便生存下来。任正非特别轴,内在的良知告诉他不可以,但没有人理解他,几万人的饭碗几乎要被砸掉,他因此患上了重度抑郁症。任正非说:

我每看到一次报告,就是一次内心的纠结折磨,痛苦得无以复加,可能抑郁症也是那个时候变得严重的。直到八年以后,中国确定放3G牌照,我们的心才真正放下来。

一个高科技公司,技术战略选择是重中之重。在华为创业之初,就有一种思潮占领了中国高科技公司的主流:贸工技。联想因为贸工技和技工贸战略之争,最后以柳传志坚持的贸工技占了上风,倪光南坚持的技工贸败北,由此留下了中国商业史上永远的痛。

任正非从公司创立的第一天起,就是想做一两款产品出来,一生都没有白活,对技术战略选择很较真。挣钱不是他的第一考虑,对最终用户的长远利益才是他权衡的砝码。而坚持这样的初心,首先遇到的是生存问题。

任正非弃选小灵通技术战略,几乎把华为置于关门的境地。接着又有一连串的危机,一手培养起来的李一男带领着人出走创业,最亲爱的父母亲又相继死于非命。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里,任正非可谓死去活来。

至暗时刻,任正非没有沉沦,没有抱怨,他按了一下生命暂停按钮,从喧嚣的环境中沉静下来,一个人闭关一个月。我们已经说过至暗时刻,任正非用痛苦创造欢乐),这一个月任正非觉悟了许多东西比如:

做企业就是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

要让华为成为望子成龙、可以改变家族命运的现场;

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要形成一个闭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面子是给狗吃的;

分分钟坚持自我批判;

建构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的新体制;

公司顶层设计——造物造人实现每个人的自我超越,等等。

至暗时刻,任正非的最大收获是提炼出了灰度哲学。这个思想形成的过程反映在他的一系列文章:

如《华为的冬天》、

《我的父亲母亲》、

《北国之春》、

《一江春水向东流》、

《管理的灰度》等等之中。

这些文章,是任正非在至暗时刻思想的升华。

灰度哲学是任正非的宇宙观。从这个宇宙观看下来,苦难与喜悦是一体两面。这仅仅是灰度哲学的一个简单应用,已经使任正非走出了重度抑郁症的缠绕。

在任何悲催的无妄之灾面前,他都可以洞见光明,并找到路径带领华为走出危机

2

灰度哲学的基本含义

在至暗时刻,任正非回顾了自己一直不顺遂的前半生。感觉从小就被教导着要争取当第一,要当英雄,从小就向往那种站在峰巅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自己内心渴望着不凡,现实中就真以为自己不凡了。自以为是一旦就呼之欲出了,就错过了许多机会。

任正非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自己很渺小这个事实。只有谦卑、开放、敬畏地看事看人,为人处世就会有点灰度的意识,一个人的心就松了,也才会有所成就:

想起蹉跎了的岁月,才觉得,怎么会这么幼稚可笑,一点都不明白开放、妥协、灰度呢?

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时候,创立华为的。那时我已领悟到个人才是历史长河中最渺小的,这个人生真谛。

人只要感到渺小了,行动才开始伟大。

知道自己渺小了,懂得谦卑和敬畏了,就会有开放、妥协、包容。任正非经历了太多的磨难,这些磨难在他内心盘旋升华,最后就提炼出一个人和一个公司有所成就的关键也是灰度哲学最初的含义:开放、妥协、包容。

起初,任正非写《管理的灰度》,灰度哲学仅仅是高层领导需要把握的视野。后来,任正非写《灰度领导力——每个管理者必备的素质》,把灰度哲学拓展到每一个华为管理者必备的素质:

我们的各级干部要真正领悟了妥协的艺术,学会了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就会真正达到灰度的境界,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灰色是黑白两极的中间色,有着无穷的可能和延展。

灰色不是标签式的存在,而是活泼泼的生命体。可以说,无穷性生命是灰色,矛盾重重而富有创造力。

2018年,任正非在开年讲话《大道至简》中,干脆把灰度哲学进一步通俗化,作为每个华为人都必须具备的品质:

保持空杯,保持开放。

灰度,是需要时间和失败才可以悟到的。那是无数次的惊心动魄,无数次生不如死的颤抖,终于有了超然的整体观。

从那个灰度的高度看下来,宇宙无边界,人的潜能无边界。而人们却常常不接受灰度,非要来个黑白分明,非要自己把自己活活拘死。

任正非仔细研究后发现,历史上的变革者太激进、太僵化、太苛刻、太短促、太急迫、太全面,缺少宽容、缺少妥协、缺少开放,缺少灰度。

灰度,是一系列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可以从本体、法相、心性三个维度去概括,比如天地、日月、明暗、阴阳、有无、生死、色空、动静、清浊、官民、童叟、大小、多少、长短、邪正、直曲、刚柔、实虚、悲喜、公私、荣辱、成败、白黑、俗雅、是非、善恶、雄雌、好坏、前后等等。

在混沌灰度的世界里,是非、善恶、高下、前后、长短……等等分分钟在转化。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转化中保持动态平衡至关重要。任正非曾经把拿捏动态平衡的法宝称为中庸之道任正非的中庸之道:执两用中妙之毫巅的平衡)。他说: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妥协一词似乎人人都懂,用不着深究,其实不然。妥协的内涵和底蕴比它的字面含义丰富得多,而懂得它与实践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华为的干部,大多比较年轻,血气方刚,干劲冲天,不大懂得必要的妥协,也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任正非从年轻时走过。知道年轻的华为人很难过的一道关是妥协和包容。2016年在巴塞罗那见面时,他只说包容不说妥协。

我问:为什么不提妥协了呢?

任正非答:他们说‘妥协’太负面了。

可见,任正非是多么注重妥协。再如他坚持不上马小灵通事件,被华为大学定格为只考虑技术员情节的负面案例,他也坦然接受。

灰度哲学,在任正非的字典里,起初是开放,妥协,包容的代名词。当一个人把自己真正开放,那就是要分分钟放下自己的正确,向看上去不太正确的观点妥协,包容跟自己不一致的人妥协。妥协和包容可不简单。没有深厚的悲悯,没有对无限可能性的敬畏,就不可能有妥协和包容。或许,是我看错了呢?这样的一念之仁,常常会释放团队无穷的潜能。一如当下属跟你请教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你按一下暂停按钮,问一句:你认为呢? 一下子会打开下属的思维。因为他来找您汇报时,很可能已经有了答案。即便没有,这一问就表示,他的问题他自己要想办法去解决。

灰度哲学后来不断反转发展,演化成为生命、工作、万有一体变化的整体哲学,也是任正非俯瞰世界的宇宙观

在这样一个不断反转与生成的宇宙之中,惟有守住清静的本心,心如止水,用不带任何成见的清静心灵,来如其所是的看人看事,才可以直落根本并体悟妙到毫巅的景象。

灰度哲学是需要时间和失败教训才能感悟到的。那是任正非经历无数次心惊肉跳,经历无数次生不如死的颤抖,才有了这种整体观。从灰度那个高点看下来,宇宙无边界,人的潜能无边界。而人们却往往不妥协,不接受灰度,非要来个黑白分明,结果自己把自己活活拘死。

妥协是管理实践中最讲究的艺术,年轻人虽然知道,但却很难做到,因为他们充满活力,他们还有足够的时间来承担失败。

从美国政客发起中美科技战开始,灰度哲学就一直是任正非的底层思维,一切都在反转之中。无论是无妄之灾的造谣生事,还是后来的实体清单极限施压,一波又一波封杀华为的霸凌,都被巧妙地反转成创造大美绝活的无穷动力。在今天巨大不确定性的虚拟互联网时代,任正非的灰度哲学成了一种万有生成变化的整体观。

正非灰度哲学之命运交响曲

罗宾斯,21岁,毫不起眼,默默无闻……他用3个月的时间,倾心绘制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任正非的命运交响曲。

3

灰度哲学的三个定理

灰度哲学的最终标靶或指向,是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无穷创造力,最大限度激发团队的无穷创造力。可以用一句话简单代表:

以每个人为原点,连接无穷的可能性;倾宇宙之力,造当下之大美绝活。

可见,灰度哲学不仅仅是一种妥协的权宜之计,也不仅仅是走出黑暗的指路明灯,她还是一个人发掘创造潜能的指引。人人有无穷的潜能,人人有无穷的创造力(和光又同尘-Evans-Beijing-20201116)可是,这个创造力是如何形成的?

人究竟如何把天赋潜能转化为无穷性的大美绝活?灰度哲学揭示了创造力生成的过程,一如彼得·圣吉所说: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创造的过程,是提出新现实的过程。领悟这个创造过程在所有领域都是达到真正精通的根本。这需要具有直觉,需要接受高度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以及勇于失败的精神。我们要敞开心灵,接受过去不敢想象的事物并且要尝试不可能的事情。

彼得·圣吉无意中说出了任正非灰度哲学的基本规定性:灰度哲学需要有高度直觉,需要接受高度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开放、妥协与包容,还要有勇于失败的勇气,更需要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回归本源,接纳过去不敢想象的事物,并且要努力去尝试不可能的事情。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创造的过程,是提出新现实的过程。

彼得·圣吉的这一句精妙概括,把正非灰度哲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确实,正非灰度哲学,正是揭示人类创造发明过程的哲学,提出了一个创造力发生的现实的过程。

依据我21年研究任正非的心得,也根据我对负熵理论和量子力学等的学习,也结合我在人生实践中的体悟,我在任正非的灰度哲学中,提出了三个定理。有个哲学教授听了我的灰度哲学三个定理后说:

三个定理植入灰度哲学,使得任正非的灰度意识变成了科学。这就把人的本性、物的本性、天赋潜能、宇宙高能量等结合在一起的作用形式给说明白了。

灰度哲学第一个定理

第一个定理:个人和人类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个人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件事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个当下有无限的可能性。以个人为原点,连接无穷的可能性

混沌、无常、灰度。万有都在即生即灭。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一切都有巨大的不确定性,这是万事万物万有的实相。巨大的不确定性与巨大的无穷性,是一体两面。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无穷性;

每件事都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每件事都有巨大的无穷性;

每个当下都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每个当下都有巨大的无穷性。

这才是万事万物的实相。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定理。在许多人被不确定性搞得徘徊彷徨不知所终时,人们常常升起迷茫、惶恐与不安。

徘徊彷徨,实际上是人们已经跳出了惯性模式,直面不确定性的一种状态。这时最需要的就是意念的转化,是真正摆脱惯性和套子的拘押每个人的套子和盔甲),从新的视角和新的可能性来透视当下。

尤其是企业家常常受着巨大不确定性的困扰,每个人都有巨大不确定性,每件事都有巨大不确定性,每个当下都有巨大不确定性。三个不确定性叠加,再智慧的人,如稻盛和夫、任正非、乔布斯、马斯克、贝佐斯(贝佐斯的徘徊哲学)等,每个当下也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恍惚。彷徨、徘徊、灰度,正是他们敬畏之心升起,把巨大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巨大的无穷性的必经过程。

经营巨子们通常会反其道而行之,直接从巨大不确定性反面看待新的发生,即从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无穷性、每件事都有巨大的无穷性、每个当下都有巨大的无穷性的新视角透视世界。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无穷性面前,一切知识、技能、手段都是无足轻重的。

华为2014年已然成为通信设备领域的领导者,近年来的5G进一步推动华为成为数字时代的领导者。当一直梦寐以求的画面就在眼前时,任正非诚惶诚恐。峰巅无景,他首先想到的是过度自信会毁了华为!华为的许多员工都是亿万富翁了,他们可以安享富足的生活了。如何激发他们跳出舒服区?任正非发现自己两手空空,已经没有什么工具手段可用。旋即,一种倒下去的危险抓住了他,他立刻思谋摆脱这种命运的路径和方法,这种潜意识的条件反射几乎成了他的特质。

正在任正非不知该怎么带团队的时候,美国政客的打压、甚至围剿步步紧逼,就是想抹掉这个中国高科技公司的旗帜。一般人会生出抱怨,而任正非则一再感恩美国的打压。这不是言辞上的感恩,从未持续成长来看,华为内部很难生成这样的动力,来激发每个人的创造性。果真如此,19万华为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华为心声社区两封员工留言很具代表性。一个是90后,一个是已退休的员工:

对华为接下来的命运,我和我的大部分同事都不感到悲观,实际上也没有太多精力去焦虑。还有很多事在路上,我们还是会继续做好自己的事。很多时候大家都认为中美博弈已经是滔天巨浪,但华为确实有很多像我一样傻的人,我们相信连接人和物的远方,相信远方更广阔的数字洪流。在历史长河中,很多以为的巨浪就成为了浪花。——90后新员工

老板有强烈的家国情怀,现在华为上下都卯足了劲要打赢这场战役,内部已到45岁退休年龄的人纷纷申请延迟退休,很多已经退休离开华为的人申请不要工资回华为做贡献,很多别的公司来华为应聘的人也表示愿意降薪来华为,只为了不错过这样一辈子难得一遇的重大战役,一生的骄傲。——退休老员工

如果没有美国的咄咄逼人,任正非的话会流于老生常谈。而在生存危机面前,每个人都会体会到这些话的分量。

在漩涡的中心,任正非念念不忘的七个品质和两种能力是:谨慎,敬畏,郑重,精进,纯粹,开放,包容;化浊为清的沉定力与破惰通变的创生力漩涡中,任正非念念不忘的七个品质

灰度哲学第二个定理

第二个定理: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灰度即反转,灰度即无限。未来发生的概率或强化或弱化,取决于当下如何拿捏动态平衡。叩其两端而执其中。执两用中。

天地互为通玄黄静里有动;阴阳互济添造化柔中带刚。武当山寺院的这幅对联很对镜。万有都超越二元对立,是在两个对立统一的两端互为互济中发展。一切都在否定之否定的即生即灭的变化中,人们唯有超越二元对立,扣其两端而执其中,恒守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

任正非熟稔中庸之道任正非的中庸之道)。贯彻中庸之道,既需要对任何一件事的两个极端做好准备,又需要有在两个极端反转中拿捏动态平衡点的智慧。每一个当下的动态平衡点,就落在两极之间巨大的无穷性之中。拿捏动态平衡点,需要对反转的路径和方式心中有数,这样一种动态平衡就是中庸之道,就是超越二元对立的灰度哲学奥妙之所在

还在2018年6月份,任正非就提出了总体战略:华为要活下去,以前这是最低纲领,现在这是最高纲领;中美贸易摩擦已经到了提刀跨马上战场的时候,美国不给我们科技要素,我们要创造要素自己上;迄今为止所有动态平衡点的拿捏,都不是这两个极端,而是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点上。

两年多以来,中美科技战在向纵深发展,而华为的大美绝活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确如任正非所说:只要在技术上创新求真,踏踏实实地干出尖端成果,组织有活力,员工有干劲,公司还是有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能力的,这点要充满信心。

华为的危机,不是华为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也不是美国的问题,而是后进国家的后发公司超越强国大公司的必然结果。以往解决这样的纷争,大多靠战争。拥有灰度哲学的任正非,在美国无厘头打压之下,没有被拐带着跑了,而是坚持超越二元对立,从合作共赢这个基本点,坚守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宇宙观:

从人类文明结晶出发,寻找解决世界问题的钥匙。

大家都认为自己能分辨美丑、善恶,这不是好现象。界定出何为美,同时就制造出了何为丑;界定出何谓善,同时就制造出了不善。社会风气将会变得很不友善,民心不纯,世风日下。因为自我若起虚妄分别,就会制造出种种二元对立、冲突。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都是因对比而生成的。

所以,有觉悟的人不去虚妄分别,妄下论断,更不胡作非为。自身随顺自然之道而为,以身作则,行不言之教。效法天地化育万物,做一切利益众生之事,从不推辞;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做许多利益众生的事,心中没有任何傲慢;做很多积功累德之事,却从不居功。

年轻时在军队中,任正非的父亲被批斗,自己在技术发明上屡屡立功,就是不能有任何荣誉。功成而没有荣誉,练就了他只管干技术活,不问荣誉的秉性,这后来变成了他功成不居的品质。

就因为不居功,所以其积累的功德就不会消失,受益的众生会永铭在心。反之,有居功自夸之心,其功德就会很快被抵消掉。

超越名利得失,堪能大任。一般人突然得到宠爱、想升迁就得到提升,或是受辱向下被贬,都会惊慌失措、患得患失,主要是因为自我意识太强,放不下自己的身段,太过在乎小我的名利得失。只要人自私其身,一切烦恼就接踵而至。一切宠辱福祸因我而起,可谓身有而患随。一旦祛除个人私心偏见,忘身、忘心、忘己、忘物,没有自私自利之心,如此宽敞的心量,就不会为个人升贬的芝麻小事而患得患失了。

不为私利所患,把天下万物当自己的身体一样来珍惜,不为困难所慑而舍身为苍生,这样的人就可以托付天下;心怀天下苍生,慈悲大爱自然流淌,无私无畏服务于天下苍生的人,就有资格承担重大责任。诚可谓:

贵为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

心中无敌,天下无敌,也就永远不会输。不同时空历史经验的概括,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亨廷顿10个预言似乎在2020一一得到应验,但华为却给出了反例。

从二元对立的宇宙观看世界,到处都是战争和流血;从万物一体的宇宙观看世界,到处都可以合作共赢。

华为坚持从人类文明结晶出发,寻找解决世界问题的钥匙。即便美国的无厘头打压,却带着爱、敬畏和毅勇去创造大美绝活,开启了新的文明竞争。

一切发生或正或反都可以被转化为砥砺个人和组织巨大无穷性的创造力。华为不在意识上对抗,而是另辟蹊径,安心创造真善美绝活,让大家不得不买,在颠倒的世界给人以新的希望。诚可谓:

曲则全,枉则定。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能受得了委屈,又柔软面对,就能成全大事。受冤枉,与世无争,绕道而行,更能显现心地正直宽广。能处下虚怀若谷地学习,自然具有内涵,心灵富有。能如实面对自己,勇于检讨改进,则生命永葆新鲜,富含创造力。少取的反而才会有得,贪多的反而被弄得迷惑。世智辩聪,反成焦芽败种;多知多见,反倒迷惑越深。

灰度哲学提醒人们,保持空杯,保持开放,既谦下退让,又毅勇奋进,方可由曲、枉、洼、蔽、少达到全、正、盈、新、得的境界。这些灰度哲学把握动态平衡的妙要,只要你能真正做到,许多你想象不到的能量会流入你的世界。

灰度哲学第三定理

第三个定理:人为一件大事而来,就是把还没有存在的内在天赋潜能,拿出来让它们存在。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人生究竟为什么而来?人生就是为了把那些还没有存在的天赋潜能,拿出来变成大美绝活让它们存在,以此来解决人世间的苦难或痛点,弥补天地演化养育生命的不足(赞天地之化育)。

灰度哲学的要点也在这里。一个人不担当,没有悲悯心和人生目标,就不可能用好灰度哲学

在一系列危机点拿捏动态平衡,或生或死,最根本的平衡砝码就是你的人生目标和意志力。惟有向世间的苦处行,勇于去解决人世间的苦难和挑战;向自己的苦处行,拿出大美绝活,实现自己的价值,解决人类发展的挑战。

环境的任何变化都是时空的转换,不是变化错了,而是人的心随顺不了变化。逆境中才可以砥砺心性。美国无厘头打压,任正非的第一念是在反思,美国政客如此打压华为,是自已的产品和服务做得还不够好,自已还要更努力。

他坚信,惟有造物造人,才是划破混沌的闪电。

2019年年中以后,在任正非的访谈中,他一再强调,华为的5G产品已经好得让大家不得不买,如果美国不用华为的5G,就可能在科技上落后了。让大家不得不买,成了任正非的招牌语言。当把一切挑剔、审查和批评,都当成锻造好产品和好服务的资粮,结果一年多以后,华为的产品和服务又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任正非真正不同凡响的是在一个没有方向的时代,可以把19.4万华为人的心安住在创造大美绝活上。当每个华为奋斗者不断拥抱变化,不推诿,不抱怨,不抛弃,不放弃,不空话,不撒谎。回归本源,点亮心灯。头拱地,出绝活,以创造大美绝活上的确定性穿越环境变化的巨大不确定性。

头拱地,出绝活,其实说的是去颠覆既有的思维模式。立足于我是唯一实存的那位,无论环境怎样,我要自由地去表达天性,或是挥镰,或是纺纱,或是种植,或是绘画,或是编程,一旦将头拱地进行到底,一头拱进唯一的真实中,便可以享受真实生命的自由了。人在拿出大美绝活时,就要琢磨与造物有关的人本性和物本性,在造物过程中,熟稔了人之性和物之性以后,就由浸淫在物中的灵性去连接天地之灵性,然后去连接广阔无边的天下苍生。

巩俐在《夺冠》中扮演郎平一片叫好,她的心得诠释了这个道理:

人不需要活太多样子。你认真做一件事,会解释所有的事。我觉得人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都应该只放在一件事情上。把这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你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每个当下都认真做好一件事,一啬到底,这样朴拙的智慧,虽然小但天下莫能与之争。

接近美,接近神。

治人事天造物莫若啬。

以至美、至善、至真、至诚去造物,就是一啬到底。

在当下一啬到底了,也就颠覆了所有的认知和模式,全然只在乎当下的真。

4结语

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就是把自己内在还没有存在的天赋潜能,拿出来让它们存在。当一个人至诚于开启潜能拿出大美绝活,解决人世间的痛点,就会达到一种境界:以个人为原点,连接无穷可能性之创造力。这是灰度哲学的标靶。

我们从任正非的生命线阐释了灰度哲学的缘起,还叙述了稻盛和夫、乔布斯、贝佐斯这三位当代经营巨子对灰度哲学的共振和拓展,进而揭示了老子对徘徊、彷徨、灰度、混沌的解析。

然后,我们又对灰度哲学的根柢进行了探索,从老子、庄子提出的灰度哲学大画面,到六祖慧能提出的36对,更拓展为当今生活相关联的86对,进而对灰度哲学与中庸之道的关系做了深度拓展,并指出灰度哲学直通儒释道三家一个共同的核心地带——直觉判断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小心翼翼地提出灰度哲学的三个定理。经由这三个定理,我们看到了正非灰度哲学揭示人类创造发明过程的哲学,提出了一个创造力发生的现实的过程。一如彼得·圣吉所说: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创造的过程

是提出新现实的过程。

危机中活下去的能力

接近美 接近神撕裂,灾难迫近。华为开拓了绝地求生的路径。你灰度了吗?你反转了吗?你一定会在实践中去发现灰度和反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 END -

***

用百度打败百度-SA

周掌柜:本文力求深入剖析百度智能化变革,为百度的投资者提供一个多视角的决策参考。

一个灵魂追问是:百度为什么豪赌AI?

小度独立融资、收购YY直播,20岁年龄屡屡重拳出击的百度,还可能大逆转吗?眼下问这个问题,可能多数人先入为主的回答是不会。资本市场辩证一些。看空者一般基于高预期,他们认为短期内百度从400多亿美金的市值追赶上近7000亿的腾讯或者7600多亿的阿里已经不可能。但做多者同样异常坚定,一位香港投资经理,就乐观的表示:我告诉投资团队,现在投资百度可以赚大钱!追问为什么?他拿出厚厚的技术分析报告,半开玩笑的说:这帮人痴迷于写原创代码,这样的标的全球范围内都很稀缺!眼前看百度的观感,全球投资者偏乐观。他们不仅关注搜索、信息流、云手机、直播等移动业务,也会深入研究小度、Apollo和百度大脑这样的底层AI架构,极端一点的甚至认为独立融资的小度将来就值现在百度的市值。然而,公众和媒体对百度的看法依然基于问题导向的悲观预期。这种悲观预期往往有三个假设、:

其一是品牌决定论;

其二是人才决定论;

其三就是市值决定论。

总而言之,这个视角是带有情绪和意见的。

而从产业的角度看一家企业,显然不能简单判断。应该说目前百度处于新老业务竞争性切换的时间窗口,总体看其长期发展其实满符合S曲线的创新周期,在技术突破周期内百度表现强势,在管理周期内公司进攻性钝化。所以,判断百度大概率面临的是周期性挑战,而非系统性衰退。从百度股价最近半年触底82美金后强烈反弹到144美金也可以看到投资者对其充满期待。本文,我们超越以上是非争论和围绕市值的多空判断,力求深入剖析百度智能化变革,为百度的投资者提供一个多视角的决策参考,一个灵魂追问是——百度为什么豪赌AI?

看清小度

先从用户更多感知的小度谈起,这是最近关于百度最大的新闻——小度独立融资后可能独立上市。这块业务看起来简单,看清楚并不容易。那么,小度到底是什么?简单的回答一般会把小度等同于语音助手,但准确的说——小度是百度的AI智能助手,通过内置的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让用户以自然语言对话交互,有覆盖影音娱乐、信息查询、生活服务和出行路况等功能的4200多项技能。这就意味着小度的本质是智能时代的新形态OS操作系统,也是AI时代重要入口,战略纵深是一个软件+硬件+服务结合的软硬服一体化生态。

按照智能生活事业群(SLG)总经理景鲲的提法,小度是基于一屋一屏理念构建的智能交互入口。再看亚马逊、谷歌、小米、阿里、华为等厂家在这个领域竞争的决心,也就更清晰了其战略价值。小度的产品形态目前主要是智能音箱和带屏音箱(智能屏)。从Canalys统计数据看销量,无疑是第一梯队的,2020年上半年智能音箱销售:

亚马逊1203万台

谷歌881万台

百度863万台(环比增长33%)

其他的天猫、小米的销量和增长都低一个级别,百度是名副其实第一军团。

而带屏幕智能音箱(智能屏)2020年上半年,百度560万台出货量全球第一,占全球41%。从应用效率上,今年6月,小度助手月语音交互次数达到58亿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7%。在2020年小度还发布了小度智能早教机、小度智能屏Air、小度智能音箱2(红外版)、小度教育智能屏等多个产品。无疑,这个领域小度已经拥有了先发优势。小度本身也是一个平台,这被很多人忽略。和Apollo架构类似,小度采用的是开放平台模式,帮助合作企业通过百度智能音箱接入,不同于国内其他品牌的半开放式平台策略,这样百度原来具备的较好的内容生态会帮助百度通过智能音箱等互动设备完成生态闭环。换句话说,小度的战略形态是一个典型的生态思维,更多硬件销量、更好的智能数据训练、更广泛和多元的服务延伸,就会形成量变到质变的智能突破。这应该也是投资者如此期待小度分拆独立的原因之所在,一旦分拆,小度的题材的稀缺性和高成长性大概率引爆市值。搞清楚小度的战略纵深,再看独立上市预期。显然这已经成了百度股价坚挺的重要因素,投资者确实嗅觉敏锐。如果我们从百度全局战略上看,可能性确实存在,其一,百度走向智能底层架构的同时,小度向2C业务走,这是两个独立的逻辑:

分拆上市可以给小度更大的独立发展空间,形成独立的品牌认知和发挥最大的市场拓展潜力;

其二,小度需要打造的2C能力,百度最具挑战的是战略创新,强运营能力在新组织里补足也是上策之选;

其三,大百度如果在百度大脑的周围,形成爱奇艺、小度以及智能搜索等一系列生态型业务单元,也就意味着百度在智能时代找到了类似腾讯、阿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态投资战略逻辑,完全可以分别单独融资做大,显然这个八抓鱼形状的智能AI矩阵更具进攻性。

所以,这个消息不仅符合逻辑,更可能是百度重新跻身BAT阵营的最重要战略选择。

趋势上看小度,业内人士评价说:小看是手机,放大是电视,更大是车载系统,并不为过,客观上小度已经具备了全系列消费电子的扩张基础。

... 
上一篇 : 微信群I特朗普的侄女著书《我的家庭如何造就这世界最危险的男人
下一篇 : 支付宝红包群I刘强东事件后,章泽天的一张偷拍照暴露了她的野心
猜你喜欢的微信抢红包群,支付宝红包群,红包群,红包扫雷群